西明寺每一代弟子的僧名,都遵循古訓傳下來的字輩訣:
周洪普廣宗,道慶同玄祖,
清凈真如海,湛寂淳貞素。
清字輩在凈字輩之前,這清延和尚,正是五位凈字輩堂首的師叔。
且目前西明寺中,清字輩的人只有一人,凈字輩也不過二十人,其他弟子多是真字輩,如字輩的。
又說西明寺共有八堂:
通譯堂:掌管經文典籍。不僅要將天竺原經譯為唐字,更要將本土漢傳佛法,翻譯成日本、新羅、南詔等文,幫助佛教傳播。
戒律堂:查察門下弟子功過,有過則懲。
明善堂:負責簽香客的善款,不僅用來新建寺廟,也用來救難賑災。
菩提堂:西明寺的醫藥館,用來治療傷者。
舍利堂:火化圓寂的少林僧人,亦為俗家信徒行超度儀式。
普渡堂:接待賓客,管理剃度出家、僧人還俗、招收俗家弟子等儀式
達摩堂:研習內外武學。
般若堂:研習佛家術法。
達摩堂、戒律堂兩位首座先入了塔,凈聞轉身準備去寺外找“清延師叔”來,剛邁出一步
(本章未完,請翻頁)
,就瞧著槅門出走來一個身影,步法忽快忽慢,飄忽不定,轉眼就到了幾人跟前。
來人正是清延。他一身金光袈裟,是皇家御賜了佛號的高僧才可用,比住持的紫色袈裟還高一等。整個西明寺三百年,得此殊榮者,不過五人,清延也是唯一還在世者,足見身份之貴重。
“我已經來了!”這聲音好似從天上傳來。
他身法卷著一股清風,袈裟擺動,似有仙風道骨,并肩站在住持身邊。
清延面容枯槁,皮膚滄桑,頭發胡須皆如雪白,更有一道一字眉,左右連成一片,沒有半點上下起伏,兩端各露出半寸的尾穗來,如龍須飄飄。
他剛站定,尼朗茨旦也正好從樓上下來。他原本一早就可下樓,只是地動之時,他還想著將這些孤本經書歸置整齊,不可不謂藝高人膽大。
和清延大師打個照面,尼朗茨旦又聽住持凈善對自己道:“今日長安發生地動。以防藏經塔倒塌,還請施主先行離開。若明日安定,再來抄經不遲。”
尼朗茨旦點頭稱是,回頭忘一眼塔,忽然眼睛瞇成一條縫,對著塔底的地下看了看,微微搖頭,說話略有深意:“我術法上也有些修為,如有需要,晚輩可以略盡綿力。”
“不用。這點小事,還不勞吐蕃圣僧出手!”不等住持發話,清延法師已經嚴詞拒絕,不知為何,他對這如此有禮的吐蕃喇嘛有些反感。冷言冷語道:“凈歸,你送他們四人出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