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查到了蹤跡,事情就好辦多了。現在我領了朝廷的差事,怎么樣都得回去復命。這樣吧,張校尉,我寫兩封信,煩勞你立刻派人帶去長安。給我兩個結拜兄弟,讓他們馬上派人去沔州幫忙。
這邊的事情也了了,明日一早我們就啟程回京。”
李秉和盈瀾兒、張校尉將得到了關于韓臨淵的消息一合計,便知道他被一老一少兩個婦人劫持著上了去了沔州船。知道了方向,只要人手足夠,順著線查下去,總會有消息。
李秉是想立刻啟程趕往沔州,可是身上擔著皇命,總不能就這樣一走了之;況且魏副宗主已經派人去了,回一趟長安耽擱兩天,雖迫不得已,也無礙大局。
“對了,今天人審的怎么樣了?”
張校尉拿過一封奏折和一沓寫滿小字的紙,遞給李秉:“殿下,這要交予陛下的奏報,你看看哪里不好,我再改。”
奏折字跡一般,筆力卻很蒼勁。看起來是張校尉的親筆所寫,上面羅列了一些玉蕊莊勾結融教的證據,又寫著此次一共審查五百四十二人,其中有嫌疑的三十四人,和融教卻有關聯的二十七人。他們的身份和供詞都在審問口供里。
李秉草草瀏覽那一沓生宣,字跡不一,是多人同時審問留下的口供。,有嫌疑的,大部分都是碧玉島上底層的龜公、老鴇,也有幾個常來往的嫖客。有關的二十七人除了四個玉蕊莊的婢女,另外二十三人都是碧玉島上的管事。
“這事辦的漂亮。趙校尉雷厲風行,我一定如實稟告陛下。”李秉拍著張校尉的肩膀鼓勵道。
他雖然很少替皇上辦差,可也知道要把這么大一樁事在一天之內審明白并且結案,其中的人手安排和調度是多么復雜。
“我的義父是襄王多年的部下,能為世子殿下辦事,屬下自當盡心竭力。”張校尉懂得分寸,立刻退讓一步,抱拳謝恩。
還好玉蕊莊上沒有外人,若不然這話被別人聽去了,不知道要生出多少事端。他不感謝天恩浩蕩,反而對襄王表忠心。看起來這路岐州的人馬確實為李僙馬首是瞻。
“張校尉,時間也不早了,你也去休息吧,明日一早我們就啟程回京。我初次領命,審案結案的章程都不明白,這兩日勞你操持了。”
“這是屬下為臣的本分!”趙校尉又抱拳道:“那碧玉島上無關緊要的那些人……要怎么處置?”
“都放了吧,想來也都是些嫖客而已。你呈報里有的人,全部押送長安大理寺,交給朝廷再審一次,看還能不能撬出點別的東西。”
李秉說完也覺得勞累,癱坐在椅上,開始思慮起韓臨淵的事情。可張校尉并沒有要走的意思。
“殿下,還有一事,這島上的地契……殿下可有主意?”
“哦?”李秉本以為審完案子,帶人會長安就了了差事,不想又多一樁。
張校尉看了一眼盈瀾兒,得了李秉示意之后,才說道:“這次查案,還順帶著查封了碧玉、瓊華兩個島。這次審案由大人主理,所以這兩個島就看大人要怎
(本章未完,請翻頁)
么處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