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老太太打算今早,陪著陳不倦一起入學的。但是老太太年紀大了,腿腳一直不怎么利索,陳不倦就沒有讓她陪著。
好在去的是自家的族學,倒是沒有外頭那么多講究。陳不倦要拜的夫子也是自家人,陳秀才也是個不拘小節的,也就沒有在意這一點問題。
陳不倦當天上午拜的師,下午才跟著大家去上學。
中間這段時間,蕁娘帶著他去買了筆墨紙硯,順便去成衣服量了量身量尺寸,打算趁著這幾天趕制幾身新衣服。
陳家的族學就在陳家附近,走路只需要一盞茶的功夫。族學里的孩子除了在縣城的陳氏族人,還有不少是陳家旁支的一些親戚。
這些人與陳氏的孩子不一樣,他們想要入學是需要經過考核,還要繳納一定的束脩。
陳不倦下午去族學的時候,因著他大字不識一個,就跟一些幼童放在了一起。
陳秀才先過來教了他們幾個字,之后就去隔壁教其他的學生了。
陳不倦現在屬于開蒙階段,一開始的學業十分的輕松,只需要跟著一群稚子學識字。
等到先把三字經全部學完了,之后才會慢慢的開始步入正軌。
這對于陳不倦來說太慢了,他并不是什么真正的小孩,這樣的學習進度太浪費時間。
所以等到他把陳秀才教的幾個字熟背之后,他就拿著書不恥下問的去問旁邊的小孩子。
被他問的稚子很小,估摸著不到八歲。看到陳不倦問他問題的時候,小家伙還忍不住愣了一下。
陳不倦比他們入學還要晚很多,有很多字他們已經認識了,但是陳不倦還是兩眼一抹黑。
為了快速的趕上他們的進度,也是為了趕緊擺脫幼稚園,陳不倦算是把臉面全部豁出去了。
好在這個小孩品性還不錯,并沒有因為他的年紀比他大,就覺得陳不倦是個土老帽。反倒是一直笑呵呵的,認真的告訴他那是什么字。
陳秀才教完隔壁回來的時候,就剛好看到了這樣的一幕。
他見狀沒有說什么,他挺理解陳不倦現在的心情的。一個本該從小就讀書識字的孩子,因為無妄之災變成了個大字不識的。而那個鳩占鵲巢的人還留在自己家里,陳不倦會忍不住心急一點也不奇怪。
但是陳秀才還是覺得,讀書根基十分重要。若是貪多嚼不爛,學的太多也沒有用,反倒會耽誤了更多時間。
所以就算他知道了,陳不倦現在很想多學,也沒有想要給他開小灶。
這一點,很快陳不倦也發現了。
對此他并不是很意外,他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很明白貪多嚼不爛的弊端。
但是同樣的,他不是真正的小孩子,又是個擅長學習的。
在他有能力學習更多,有能力消化掉的情況,如今的學習進度對他來說確實是有點慢。
所以在第三天去族學時,陳不倦特意找夫子單獨談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