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過了院試,才能叫做秀才,才能像老師一樣在家里有話語權。
本來按照陳不倦剛剛入學沒多久,一般夫子是不可能讓他參加童試的。
因為從陳不倦入學到后年的縣試,慢滿打滿算也不過讀了一年八個月。
一年零八個月的時間,就算再怎么的努力,也不能把四書五經全部記住,就更別提想要融會貫通了。
但是陳不倦有“過目不忘”技能卡,雖然都是一日,兩日,三日這樣的技能卡,不過如果配上“精力無限”技能卡,那么他完全可以在半個月的時間里,把需要記住的四書五經全記住。
半個月的時間把這些全部記住,那么剩下的時間足夠他融會貫通了。
童試主要考得是文化基礎,考試范圍都在書本里面。只要陳不倦足夠的努力,他還是有信心能考過的。
唯一比較麻煩一點的,就是陳不倦的字了。
上一世陳不倦學過很多東西,什么射擊,什么下棋,什么寫小說的。
也曾經在大學的社團里,跟著學長學姐學過書法。可惜書法不是他喜歡的,當初也就大二在書法社團待了一學期,之后就再也沒有接觸過書法相關了。
所以他現在的書法水平,只能算是初中生的水平,想要達到考官喜歡的類型,估計還要幾年才能練出來。
可是陳不倦沒有那么多時間了,他認祖歸宗那一天已經滿十三歲。
十三歲的他,沒有那么多的幾年。就算后年參加縣試,都已經算是比較晚的了。
同時他也害怕,祖母現在年紀大了,到時候看不到他為陳家爭光。
不過好在老師說了,童試的難度不算大。他們家又住在縣城里,對于庭河縣的這位父母官比較了解。
縣試這方面有陳秀才幫他指路,只要他自己不犯什么大忌諱,一般情況縣試還是很容易過的。
不過考過了縣試,不代表就能考過府試。縣試過了,府試不過,還是一樣要從頭再考。
只有這兩個都過了,才能繼續考下面的院試。而院試通過了,才能被稱之為秀才,才正式成為了讀書人。
之后的日子過得飛快,眨眼間就到了第二年的年關。
陳不倦剛剛回來的那年,過年的時候除了大年夜,其他的時間都在陳秀才家。
為此陳譽山有一次遇見陳秀才,還忍不住對著陳秀才說了一句。
“我這兒子就好像不是我的。”
事實上還真的像陳譽山說的那般,因為陳不倦認回來之后,就一直跟著陳秀才在讀書,陳不倦像是陳秀才的兒子。
可惜由于陳譽山有點怕這個瘦弱的堂哥,他鼓起勇氣也只敢說出這樣一句話。
看到陳秀才微微皺著眉頭看著他,陳譽山的怨氣頓時什么都被嚇回去了。
之后的一年,陳不倦也不怎么回去。他不是在讀書,就是在讀書,整個人宛如個書呆子。
要不是惦記家里的祖母和妹妹,估計今年年關也不會回來,真的像是把陳秀才當親爹了。
這一年的年關,也就是小年的時候。
陳不倦收拾了一下東西,帶著書童終于回到了陳家。
這一年多來,他長高了不少。十四歲的少年郎,長得高高瘦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