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八開始考試,需要提前一個月報名,也就是正月初七初八就要報名。
報名之前需要做不少準備,比如準備好報名的身份文書。這個文書要有該考生的姓名,年紀,身高,樣貌特征等。
還要出具證明考生身家清白,不是奴籍,三內之內并無直系親人去世,也就是不能在守孝的期間。
除此之外,參加縣試的考生,還要找到五個參加考試的考生互結互保。
一旦其中有一個考生作弊,其余四個考生成績也會作廢,并且接下來五年都不能參加科舉。
有一些情節比較嚴重的,為了杜絕科舉作弊的行為,還會出現被拉出去游街示眾的情況。
每個時代,每個世界的科舉情況不同。
陳不倦所在的這個世界,皇帝特別在意科舉的質量,因此對于作弊根本無法容忍。
之前某地出現過重大舞弊案,那位皇帝陛下就一怒之下,就連坐了好多相關的官員。
也正是因為圣上的態度,之后幾年的科舉就很少出現大型舞弊的情況。
百姓們對于科舉也更加重視,對于科舉舞弊也特別的不恥。
不過就算大環境不錯,也不代表就一定沒有作弊的。
畢竟有一句話叫做“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因為科舉涉及的利益太大,還是有不少人為了一飛沖天,哪怕明知道危險也想要嘗試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科舉選擇互保一定要非常小心。
陳不倦是陳秀才最看重的學生,他今年要下場參加縣試的事,他一早就開始準備起來了。
與陳不倦互保的四個考生,都是他們族學里的孩子。
雖然他們族學里的孩子,大多數對于讀書不大感興趣,不過大多數的孩子品性還不錯。
陳秀才找的這個四個學生,都是陳氏里品性數一數二的。就算他們有可能考不上秀才,也不會冒風險在考試里作弊。
說道互保的時候,其實還有一個小插曲。
那就是陳脩楊,曾經過來找過陳秀才,想要和陳不倦互保一起考試。
這件事情陳不倦不知道,陳秀才在拒絕對方之后,也沒有把事情告訴陳不倦。
陳秀才教書育人這么多年,早就養出了一雙會看人的眼睛。
從當初陳脩楊不愿意跟著大家進族學,他就看得出來這個孩子心思不在讀書上。
加上陳脩楊讀書的時候比較早,五六歲的時候就開始讀書了。他讀了那么多年的書,也沒有說想要參加科舉。
偏偏等到陳不倦回來了,陳不倦要參加童試的時候,他突然來了一句他也想參加。
陳秀才就覺得十分可笑。
他幾乎沒有任何猶豫就拒絕了,不僅僅是因為他不信任對方的人品,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不想對方膈應陳不倦。
科舉這么重要的事情,是容不得半點閃失的。
他不允許有任何人,企圖阻礙陳不倦往上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