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恭送君上!”一眾朝臣連忙下拜。
溫陵昭靜靜地走在道路上,一種淡淡的疏離感在他與群臣之間誕生,這個圈子,對自己或者說對姜成這一新晉派系的排斥,從第一次上朝開始,溫陵昭已經有了準備。
雖然這些時日不時會有一些‘大人物’送來信箋,暗示招攬之意,這些人,每一個在朝中的地位都在姜成之上,不過溫陵昭并沒有答應。
在王庭待了五十年,五十年對于金丹修士來說,其實并不長,但在王都這么多年,卻也磨練出足夠的政治嗅覺。
如今的朝堂,更像一場君臣之間的博弈,君上顯然是不愿意看到這些朝中大族之間,聯手建立的關系脈絡形成的圈子,無形中限制了更多人才加入王庭的渠道,他要打破這個圈子,也因此姜成和自己有了趁勢而起的機會,對方雖然勢大,但他們這邊卻占據大義,如果自己倒戈了,那所得罪的,就不只是姜成,還有君上。
而對于那些人來說,如果自己倒向他們那邊,對他們來說,自己只是無關痛癢的一個小卒而已,一旦倒戈就沒用了,庇護還是會庇護的,但要是談什么未來,那就是個笑話。
而在姜成身邊則不痛,雖然壓力很大,但一旦成功,收獲恐怕會更加巨大,就比如這次出任六府總督,雖然只是暫任,但只要姜成那邊能獲得更大的勝利,自己的地位也就會越加鞏固,至于君上讓自己去干什么,溫陵昭心知肚明,姜成贏了,自己就是功臣,姜成若敗了,自己便是幫趙寅背鍋的那個人。
同時也有將姜成的勢力暫時驅逐出朝堂的意思在里面,隨著大夏朝的滅亡,原本大夏朝的人才大量涌入昆朝王庭,趙寅顯然有意將這些大夏朝的人捏成一派,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趙寅在用姜成的同時,也在防著姜成,以免跟那些家族一樣形成尾大不掉的狀況,大夏朝的這些人才加入,對趙寅來說,無疑是一個大好機會,他想讓朝堂上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勢。
溫陵昭相信,如果姜成真的奇功蓋世,那趙寅也會毫不猶豫的反過來助世家壓制姜成。
這便是朝堂,伴君如伴虎,如何在其中找到那一點平衡,甚至比姜成打贏大康朝更加重要。
這也是溫陵昭最擔心的一點,姜成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但畢竟年輕,他覺得,自己有必要暗中點一點,以免姜成走錯一步,如今姜成已經手握二十萬大軍,這一仗的結果只要傳回王都,姜成的名望將會被推高到一個極限,但同樣的,也會伴隨著更大的奉先,這一點卻是不得不防的。
“溫大人留步。”身后傳來袁邱的聲音。
“袁司空?”溫陵昭回頭,看向袁邱,疑惑道:“不知司空有何吩咐?”
袁邱微笑道:“并非大事,只是老夫想,溫大人此番出任六府總督,這六府府主之位一時間也湊不齊人手,老夫有幾位賢才,愿意引薦給溫大人,不知溫大人意下如何?”
“君上錯愛,授以如此大權,下官惶恐,這六府府主之位,雖是下官做主,但下官以為,司空還需與君上商議一番,若君上答應,下官自無意見,只是若君上不滿,下官自作主張的話,恐怕吃最不起。”溫陵昭微笑道,沒有明著拒絕,畢竟在朝中為官,很多話還是不要太直接說出來的好,委婉一些,給人留個情面,也給自己留條路走。
“溫大人當真謹慎,也好,那老夫便去問問君上的意思。”袁邱深深地看了溫陵昭一眼,微笑著點頭,沒有再說,兩人互相見禮之后,各自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