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姜成帶著家眷以及一干家將回到天元城,雖然天下烽煙遍地,但這帝都之中,卻是歌舞升平,一片繁華,恍如兩個世界一般,讓人心中不禁生出一股逆差感。
得聞姜成歸來,趙顯親自相迎,將姜成迎入皇宮,商討國策。
這段時間雖然四路大軍頻頻傳來捷報,但趙顯可以明顯的察覺到,大昆朝的氣運在不斷地流失。
“太尉,這大昆朝究竟為何會如此?”皇宮中,趙顯屏退左右,只留下劉嵩在身邊服侍,看著姜成,趙顯的神色都有些難言的疲憊感。
“陛下,氣運既是人心。”姜成看著趙顯這一臉疲憊的樣子,嘆息一聲道:“拜火教之患,不過是民間積怨百年所形成的怨氣爆發而已,拜火教要除不難,但掩藏在這拜火教之下,未曾爆發出來的,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民怨為何會出現?”趙顯皺眉道。
姜成嘆了口氣道:“陛下可記得當年臣所提及的變法之說?”
趙顯聞言皺了皺眉道:“太尉為何提及此事?”
“此正是我大昆朝百年沉疴之所在,是人皆有向上之心,尤其是如今修行已不再如百年前那般稀有,氣運、資源,對所有修士都是通用的,而我朝如今官制,卻是絕了大多數人晉升之途,許多人杰有才而不得施展,朝廷現有官員地位穩固,不思進取,百年積攢下來的怨氣,如今已經達到足矣影響國運的地步。”姜成看向趙顯,認真道。
“朕現在不想提及此事。”趙顯臉上,露出些許不耐:“朕只想知道,如何解決眼下之事!”
姜成嘆了口氣,也絕了再助大昆朝之心,若其他問題,還可以解決,但此事,乃大昆朝之根本所在,偏偏唯獨在這件事上,趙顯不但遲遲未能下決心,反而有抵觸之意,作為一國君主,都看不清這件事情的真正弊端,甚至排斥自救,他一個大臣,再有本事沒有權利,也無法扭轉這個局面。
“亦有,可令各地總督、府主自行募兵剿滅拜火教,這需要陛下放出一定權利,同時也要派人節制各方兵權。”姜成臉上重新掛起了微笑,他已經看到了大昆朝的未來,也懶得再勸,再好的臣子,都抵不上一個昏君對于國家的破壞。
趙顯聞言,思索片刻后,點頭道:“此計甚好,那便依太尉之計行事,朕立刻便頒發詔書。”
“若陛下無其他事情,臣先告辭了。”姜成起身,對著趙顯微笑道。
“送太尉!”趙顯對劉嵩示意了一眼道。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