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的天氣預報可以提前預測宿主所在區域后面三天的天氣和溫度,精確到每個時辰,還能保留之前的氣候記錄。
對無聊的嚴綺云來說,光是這個也能研究好一陣子呢。
昨天嚴綺云就看了日子,今兒沒什么風,天氣也比平時暖和不少,三月的北京城難得有十五度的氣溫,嚴綺云干脆叫了鍋子吃。
這會兒的鍋子品種很多樣,滿族人本身就很喜歡鍋子。
有類似于后世傳播范圍最廣的重慶火鍋那種,不過味道上差異不小,北方的鍋子還是以雞鴨或者大骨頭加一些滋補料燉的清湯為主,配一些蘸料佐味。
吃的就是食材本身的鮮香味。
也有類似干鍋土豆、鍋燒豆腐之類鍋子。
總之嚴綺云的嘴巴很包容,只要味道好的她都喜歡。
不過一般情況下大廚房那邊火鍋只做清湯口味的,她實在是有些想念香辣火鍋了。
之前有有一次嚴綺云讓大廚房的廚子試著改良了一下口味,盡量向后世的重慶火鍋口味靠攏。
大廚房那邊改良的還不錯,雖然不完全一樣,但是味道也很不錯。
不過緊接著最大的問題就來了,冬天要保暖,吃了辣鍋子這味道兩三天都不好散,因為天氣冷窗戶不好開太大,否則凍的不輕,為了吃個火鍋凍病了實在是不值得。
這好不容易等來了天氣回暖,嚴綺云這才趕緊又點了鍋子,這次還是她發話改良過的鍋子,她運氣不錯,正好今兒早上大廚房還殺了牛,有不少新鮮的牛油,平時用途也不廣,于是連銀子都沒花就給嚴綺云截下來一些。
這回的鍋子就是按照嚴綺云口述的方法做的。
先把牛油給煉出來,然后用牛油炒干辣椒蔥姜蒜等調味料,最后出了一鍋火鍋底料,嚴綺云今天的鍋子只用了三分之一,剩下的嚴綺云讓韶月拿回來了,下次要吃再拿去大廚房叫他們做就是。
吃的時候,把凝固的牛油放進鍋里,然后加入原本用大骨頭和雞熬制的高湯,把底料煮開,就是一鍋香噴噴的火鍋湯底了。
蘸料倒是不用嚴綺云操心,火鍋本身在北京城不是什么稀罕吃法,大廚房里面的御廚比她這個半吊子更懂怎么配蘸料,直接給她送了三種口味的蘸料。
麻醬、辣醬、豆豉牛肉醬。
其實紅湯火鍋他們也不是折騰不出來,御膳房是有南方廚子的,只是康熙和妃嬪們的口味基本上都是北京口味,不怎么點著吃而已。
嚴綺云的話,口味倒是不偏那邊,對她來說,就單純是屬于什么好吃都可以吃。
熱騰騰的銅制鍋子放在小碳爐上,咕嘟嘟的冒著辛香味兒,嚴綺云叫邵平和韶葉直接把桌子搬到了院子里面開始煮鍋子吃,十來度在紫禁城已經是個非常舒適的溫度了,再吃個鍋子就更加暖烘烘的。
她點的菜也不少,羊肉和牛肉各兩盤,不過切的薄薄的,實際量卻不太多,還有新鮮的大白菜,取最嫩的菜心部分裝了一小盤,還有黃瓜、土豆等等,都用不大的盤子裝著,零零總總擺了一桌,看著也有點去火鍋店吃火鍋的樣子。
“主子,您囑咐大廚房做的這個鍋子味道可真沖,奴婢這種平素不太能吃辣的,聞到這個香味都忍不住咽口水。”韶月一邊用長筷子幫嚴綺云涮菜,一邊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