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嚴綺云回宮后,這一天居然也就這樣過去了,她算了算,今天這是什么都沒做成,光守著衛答應了,連今天的打卡都沒完成。
回永壽宮的第一件事情,嚴綺云就把筆墨擺了出來。
雖然確實有些形式主義的樣子,但是嚴綺云還是覺得養成一個習慣不容易,還是不要輕易打斷比較好,如今連過年守歲她都沒中斷過自己每天的練字打卡,沒道理因為這個事情打破。
從外頭走了一圈回來的手就算有手爐和厚衣裳依舊是有些過于冰涼的,嚴綺云在暖閣里面用溫水泡了一會兒才徹底緩過來。
不得不說,如果她不是穿越到富貴人家,這個年代的冬天絕對沒有這么好過。
倒不是因為銀錢,有打卡系統在,只要嚴綺云不往死里敗銀子,就不可能會缺錢用,主要是因為如果不是這個身份所限,以嚴綺云閑不住的性格,就算天冷也會找些事情做的,不會這樣養尊處優。
嚴綺云也很難說這樣的轉變是好是壞吧,畢竟她養成這樣性格的過程也算不上美好。
今兒的書法沒寫幾個字,外頭的天色就全暗了下來,嚴綺云自己把燈點上,蓋上燈罩后,柔和暗沉的暖黃色燭火就在室內亮了起來。
嚴綺云寫到一半,書房外頭便傳來韶月的聲音。
“主子,您今兒午膳沒怎么吃,可要讓小廚房做些什么吃食”
聞言,嚴綺云擱筆,道“做一碗面條吧,湯多一些,面少一些,不用特意熬高湯。”
今兒午膳的時候她還在延禧宮,只隨便吃了一些,再加上孕婦確實容易餓,本身也是少食多餐為主,所以這會兒韶月這么一說,嚴綺云確實覺得有些餓了。
雖然高湯做菜確實是很鮮美,但是等閑嚴綺云是不會在自己小廚房這么折騰的,畢竟費柴火不說還費人,熬制高湯至少要水平到位的師父在邊上守三到四個時辰,很是磨人。
嚴綺云也不是非要吃這一口,實在想吃叫人去大廚房拿就行,所以永壽宮的吃食雖然花樣多,但是很少特意準備這種。
這大冬天的晚上,吃點什么都不如吃上一碗帶著熱騰騰湯水的吃食。
嚴綺云是個只挑剔口味不挑剔那些擺盤之類細節的,所以只要手藝好的廚子,做她的吃食單子都會覺得舒服的很,可以說永壽宮小廚房的大廚們,特別是李大廚對于選擇來永壽宮都覺得自己做了一個非常對的選擇。
對李大廚來說,養老銀子賺夠了,就了年輕時那股子拼勁,他和很多想著收個義子或者找兄弟過繼個孩子繼承香火的太監想法都不一樣。
他本身就是因為年紀最大,家里人又生了小兒子,才把他賣進了宮,連一兩傍身銀子都沒給他留,要不是他廚藝天賦還不錯,哪有如今的地位。
連親生父母都靠不住,還指望收個義子或者過繼一個拿他賣身銀子養大的弟弟養出來的兒子養老
想想都覺得可笑,他這些年攢的銀子也不是
大風刮來的。
如果嚴綺云知道李大廚的想法,估計會覺得自己在這個時代少有的遇見了一個能說上兩句話的人,這個時代的人讀過兩本書的不多,但是愚孝倒是人人都學會了。
道德綁架那更是一套一套的。
能像李大廚這樣想法清楚的人還是少見的,多少人一聽說可以延續香火那宮里混的如魚得水的智商都全部清零,屬實讓人覺得很離譜。
別說古代了,上輩子也有明明家里好幾個女兒,卻因為“香火無人繼承”去找人販子買了個兒子的奇葩夫妻呢。
親生女兒也抵不過犯法買來的男孩,除非自己又生了親兒子,然后親女兒兩個被ua成功,買來的養子最后也被苛待,還有一個離家十萬八千里也算是恩斷義絕,可以說當真是害人不淺。
“主子,面條好了,可要奴才現在端進來”一個略顯滄桑的女聲在門外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