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痘的反應是嚴綺云從后世的研究資料里面找的,故事呢是生搬硬套的,實際上牛痘的靈感甚至還是源于人痘呢。
不得不說,那個基本上沒有死人還是讓康熙有些在意。
他一力推廣人痘,也是頂著巨大壓力的,若是死的人太多,也必然會引起更大的變故,若是有能減少死亡的痘苗,那自然是最好不過。
當然,康熙也不會就這么聽信嚴綺云的一面之詞,雖然這故事確實聽著還挺合乎情理就是。
這種事情自然是要先問太醫署那邊,畢竟若論對醫書的熟悉程度,還得是這些世代研究醫術的醫籍。
也有被安排去書庫找資料的。
嚴綺云反正是不擔心被拆穿,后世那種電子化辦公的情況下,超過一定年頭的資料都一團亂麻,更別說這會兒這種單純的紙張,很多還厚厚一本。
乾清宮書房和景陽宮書房的書加在一起甚至超過上萬本,漫無目的去找,找到猴年馬月也找不到的,何況本來也沒有。
但是讓嚴綺云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
她編的故事確實是結合了一些后世的醫案記載,但是沒想到的是,太醫院居然真的有人聽過類似的故事。
只能說,果然不能小瞧任何人。
這種案例既然能流傳到后世,那就證明確實有這樣的事情,只是或許是因為知識不流通,亦或是發現這些事情的人無處發揚自己的能力。
畢竟這個時代都講究一個“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被埋沒于歷史中的有才之人又何止千千萬萬呢。
按照那知道的太醫所說,有醫術記載過,這應該是牛痘,一般多見于養牛
的人家,比較容易從牛身上染到,但是也就難受一陣,很少因為這個死人,而且得過一次也不會得第二次,否則也沒什么人敢養牛了。
有些人家還會特意找那種病的比較輕的小牛的痘疹主動染上,反應會輕一些。
因為死亡率不高,所以也沒什么人把它往天花上面聯想,而且也沒人膽子大到去試驗說能不能防住天花什么的,畢竟放不住就沒命了
來自太醫署的二次確認最終打動了康熙,他便吩咐人去全國各地找找看有沒有類似的病牛,如果有的話,弄回來找死囚試驗一下。
反正對康熙來說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情,跑腿的另有其人。
原本嚴綺云還在想加入這個故事沒辦法打動康熙的話,要再想點什么辦法呢,卻沒想到居然真的有相關的記載給助攻。
想也是,嚴綺云在學刺繡的時候難免會接觸到一些布料的知識,才發現其實應該很早就有那種能用很少的人力大量織布的水力大紡車,可惜如今清朝常見的依然還是那種作坊式的小紡車,絕大部分人對那種大紡車也是聞所未聞。
而且甚至接下來幾百年,清朝不僅沒有研究出更厲害的木倉炮,還倒退了呢。
不好意思,嚴綺云對這個實在是很怨念
從領先幾百年到落后幾百年,只需要一個閉塞王朝的統治時間。
沒有官方去推廣的話,光靠民眾口耳相傳的教導,只要家里“絕后”,或者再來個燒書的,一項技藝估計也就這么消失了。
不管怎么樣,這件事情好歹對嚴綺云來說有個圓滿的結果,甚至說后續嚴綺云都不用特別關注了。
因為牛痘的合理性是后世有大量數據支撐的,在清朝有還算不錯的種人痘的經驗這一前提下,嚴綺云覺得翻車的概率不會太大。
當然,還是得找到染病的牛,不過這自然也不是嚴綺云能操心的事情,畢竟她連宮門都出不去。
這會兒嚴綺云還在專心的背醫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