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大屏幕突然亮起來,噠噠噠噠的聲音,播放著一組幻燈片。
從車水馬龍,極具現代化的高樓大廈開始,一張張向前翻滾。
照片上,歲月的痕跡越來越重,大家甚至看到了老式汽車,破舊的筒子樓,那些富有年代氣息的照片,一張張呈現。
一陣清脆的吉他掃弦音響起,舞臺上的燈光逐漸變亮,聚光燈將幾個人照出輪廓,看不清楚相貌,但意味著歌曲的開始。
沒有人舍得打斷這段溫馨輕快的前奏Solo,木吉他的旋律,如同汩汩流動的溪水,洗滌著人們的心靈。
很快,一束燈光明亮起來,楊磊出現在幾千個復旦學子的眼中,他拿著話筒,干凈好聽的聲音傳出來。
“鐵道旁赤腳追晚霞,玻璃珠鐵盒英雄卡,玩皮筋迷藏石橋下,姥姥又納鞋坐院壩……”
巨大LED屏幕上,出現了滾動的歌詞。
每個人都聽得很認真,也癡癡看著上面的文字,這些歌詞仿佛帶著大家回到了自己童年的時代,那些畫面一幀一幀出現在腦海中。
陳冰妮放下望遠鏡,胳膊撐在膝蓋上,雙手托腮,認真看著大屏幕上的照片。
那些古老樸素的照片不知道是從哪里找到的,跳房子,玩皮筋的小女孩,似乎就是她,而打彈珠,收集水滸傳卡片的男生,似乎就是楊磊。
臺下幾百個后援會的女生,早等著這一刻。
她們聽楊磊的聲音幾乎入迷,雙手整齊揮舞著熒光棒,前排的女生大氣不敢出一口,幾人合力舉著電子牌,昂著頭,迷戀地看著舞臺上的楊磊。
他的聲音真的很好聽,磁性,干凈,清晰,扣人心弦。
還有讓人回憶的歌詞,以及配套的時代照片,畫面似乎越來越美。
當“五點半大風車動畫”這句一出來,全場幾乎所有的學生,都發出輕輕一嘆,會心一笑。
這句話,幾乎戳中了每個聽眾的柔軟內心,不可能沒有回憶。
小時候,每天放學回家,小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光,應該是在媽媽還沒做熟飯菜之前,看一看5點半開始的大風車動畫。
陳冰妮突然看到“晚飯后納涼星夜下”這一句,淚花差點涌出來。
在她看來,這絕對是楊磊的親身體會。
紅楓的夏天熱的像火爐,每到四五點鐘,爺爺都會把竹床搬出來,擺在家門口的街上,往附近的地面灑上水,和鄰居家的竹床挨在一起。
吃完晚飯,一家人把20寸的熊貓彩電搬到門口,一個駱駝牌電扇搖著腦袋吹著大家。
小陳冰妮靠在奶奶的懷里,四周大人們聊著她聽不懂的話,她躺在竹床上看著星空,奶奶給她搖著蒲扇驅趕蚊子,她昏昏沉沉睡去,這個幾乎在記憶中湮滅的回憶,竟然被楊磊的聲音給重新喚醒。
陳冰妮覺得,這才叫夏夜納涼。
當然,這也可能是屬于武漢這座城市的獨有記憶。
復旦學子們還沒從回憶中走出來,楊磊的聲音又走進了學校生活。
“白襯衫黃昏木吉他,年少不經事的臉頰,寫了詩不敢遞給她……”
隨著他溫柔的哼吟,幾個女孩子站在他身邊,發出小小的和聲,這種少年時期的暗戀,如同最美的畫面,一下子就沖擊了陳冰妮的心房。
她又何嘗不是這樣,高三的時候,她有好多的話都不敢對楊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