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教授已經成為國內體育經濟最權威的專家,他不僅僅是北大經濟學院的教授,在京城經濟圈聲名鵲起,更是“點帶面”體育經濟理論的創始人。
他的女兒徐詩薇,更是與九楓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一起,包攬了90%上滬這座城市的體育經濟項目。
而且他們還在擴張,拿下了全國多個城市體育經濟產業的大項目,不斷提高自己,完善經濟理論,做大做強投資規模。
足球,籃球,排球。
這三大球,上滬都將成為全國頂級,甚至亞洲頂級,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做到最好!
老百姓們的開心是最直接,最接地氣的。
上滬本地最大的幾個論壇,全都在夸獎昨晚的排球比賽。
“以前看過一眼男排的比賽,全都是跳起來猛扣,你拍一,我拍一,真的沒意思。誰知道,女排比男排好看多了,有好多戰術技巧!”
“對呀,而且人也很漂亮!”
“哪天華夏隊要是再和烏克蘭,俄羅斯打一場就好了,北歐妹子的球更好看。”
“說的太對,最好再和巴西隊打一打,黑妞也有味道。”
“臥槽,這個有味道,是我想多了嗎?兄弟你口味真重。”
“以后咱們上滬的女排比賽,要是離家近,我也要去看看現場。咱們上滬排球隊也有幾個漂亮姑娘,比如朱慧青那是真的漂亮,你們不信去網上搜一下她。”
“同去看現場,女排還是可以看看,國足就他嗎算了。”
“呸一口國足再走!”
看妹子,看球,這種一語雙關的話已經說的夠多了。
呸國足,更是成了大家的保留節目。
普通老百姓在調侃比賽之余,還有很多人在說的專業東西。
上滬體育臺的知名解說,就是昨晚老喊韓國隊金秀珠怎么怎么的那位,總結了昨天的比賽:“我仿佛看到了亞運會的決賽預演,韓國隊的實力非常可怕,攻防一體戰術雖然藏的很好,但狐貍尾巴還是有所顯露。還有兩個月時間,華夏女排,你們一定要撐住啊!”
復旦大學體育部的劉主任:“知此知彼,才能百戰百勝,韓國隊是一塊試金石,我們能提前找到自己的不足,這就是大幸!韓國隊沒什么可怕的,可怕的是失去最寶貴的必勝信心!”
新浪體育的特約評論員程歌:“希望華夏女排沒有蠢到把戰術全部拿出來演練,聽說韓國隊還在邀約華夏女排去韓國熱身?國內的某些企業,請你們掂量掂量,這么做值不值得!”
上滬女排主教練:“比賽是七分基礎實力,三分臨場發揮,現在距離亞運會還為時尚早,但今年女排絕對是亞運會的熱門看點。”
江蘇隊中鋼女排俱樂部:“如果國家隊愿意再來江蘇打一場熱身賽,我們也很愿意邀請其他高水平的國家隊來華夏。”
獨立體壇評論員,《中華體育雜志》主編朱達:“讓國家隊打商業比賽,純粹就是利用國家稀缺資源為自己賺錢,X-Sports賺足眼球,順便出賣國家隊秘密,其心可誅!”
《海峽體育》特約評論員陳世軍:“看完整場比賽的錄像,只有三個詞來形容,低俗,下流,私貨滿滿。不僅僅侮辱了女性的身體,更傳遞了非常多的負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