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
“那么好,為什么全世界的奧運會,在火炬傳遞時,路邊都不允許打廣告,衣服都不印企業Logo,攝影車也不會刻意宣傳品牌呢?國際奧委會是不是規定了,不要讓奧運精神被商業利用?”
“這個……”
一屋子人都傻眼,楊磊究竟想啥呢,這是在質疑亞組委嗎?
沒錯,奧委會確實這么規定了的。
除了那些不好考證的奧運之外,近代史上,奧運會所有的火炬傳遞活動,每個火炬手的衣服基本上只有一個統一的五環標記,外加舉辦國的城市名,就算要加Logo圖案,也只能是奧委會的專屬,這些都是有據可查的。
原來的亞運會,也是一樣的規定。
比如2002年的釜山亞運會,2006年的多哈亞運會,火炬手都是在左胸位置印著釜山,多哈的英文,最后加上亞運的運動標志。
什么時候出現過贊助商Logo?
也就是2010年羊城亞運會,從360°贊助開始,硬生生地在衣服的右胸位置,繡上360°的Logo,這是典型的違反奧運精神。
副組長很尷尬:“楊總,這可是我們亞組委的規定,我們爭取過奧組委的同意,你跟我說這個沒用啊。”
楊磊呵呵笑:“方主任,你的意思是,一切都按照規定來,對不對?”
副組長眼皮子突突直跳,硬著頭皮說:“特殊情況還是要特殊對待的。”
楊磊緊追不舍:“什么是特殊情況,也是由亞組委說的算?最終解釋權歸商家所有?”
噗嗤……
房間里不少贊助商都笑出聲來,好熟悉的對白,這話好像在座的每一家都說過,比如華夏移動,廣汽的,伊利的,那幾家賣衣服的,全都說過這種流邙條款。
副組長訕訕笑:“楊總,亞運會情況特殊,不像奧運會那么受人矚目,每辦一次,各國政府都虧錢的,你說今年如果不是在座的各位企業家的贊助,我們這場比賽根本辦不起來,對不對?”
今年亞運會收到贊助費30億,而2002年釜山10億,2006年多哈亞運會才8000萬美金,多哈都沒喊虧本,算了不說了,說多了沒意思,也很危險。
廣汽的老王也在勸:“楊總,咱們關上門就是一家人,都是有著共同利益的贊助商。”
“你是怨恨沒給你的鞋子打廣告嗎?”
“但我記得你的網店也有‘亞運會供應商’這種宣傳詞語呀。”
“就是,大家都是為了錢,都是為了企業發展,何必在意這種小細節?”
其他一些大佬都在勸,想讓楊磊不要把事情鬧大。
楊磊道:“你們說的好聽,那是因為這件事與你們無關。一件衣服而已,又不是你們汽車,通訊。好,我問問,李檸,安塔,特歩,你們幾家怎么說?360°贊助了羊城亞運會,你們所有的衣服是不是也要收起來,只允許出現360°?”
被點名的三家企業,老總們面面相覷。
“不行吧,對不對?李檸贊助了國家隊,到時候領獎的衣服是不是要穿李檸?安塔贊助了領獎鞋子,到時候是不是也要穿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