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天的談判,汪思聰感覺自己像是在打一場魔獸爭霸3,過程艱辛,耗時長久,如果不是有援軍和信念的支持,他很可能會輸掉比賽。
仁川市政府是一個很強的對手,官方,體量大,還是外國機構,在汪思聰看來幾乎不可戰勝。
偏偏楊磊態度強勢,眼光毒辣,找到對方的致命弱點,那就是沒錢,沒名氣。
楊磊對他說:“歷史上一半的奧運會都是虧本的,90%的亞運會都是虧本的,羊城亞運會是因為華夏體量大才盈利,仁川亞運會賬面缺口至少還差5個億,這是我們最好的突破口。”
汪思聰反問:“你準備再掏5億贊助,用錢砸下他們?”
“不,最多1000萬。”
“還有4億9000萬呢?”
“忽悠。”
楊磊的計劃特別瘋狂,用500萬當成敲門磚,去試探仁川亞運組委會的底線,就好像派出一個劍圣去單槍匹馬騷擾對方挖礦的農民一樣。
對方干脆構建起一堵防御墻,拒絕這個要求:“仁川亞運會的參賽項目已經確定了,奧組委不可能允許我們增加項目的。”
但規矩是人定的,凡事都有例外,對不對?
楊磊改變戰術,派出盟軍,讓韓國電競聯盟的官員跟著一起勸說。
汪思聰以前怎么都沒想明白,韓國三星,SKT,那么多的韓國大財閥都組建了電競戰隊,為什么韓國國內的聯賽一打再打,但大家都不去試著進軍亞運會,奧運會?
現在他知道了。
因為勸說電競成為亞運奧運項目,是一件出力不討好的事情,要打通的關系太多,耗費的精力太多。
人都是自私的。
更多的人愿意搭便車,愿意坐享其成,而不愿意付出和犧牲。
韓國電競聯盟偏安一角,在小生態圈里自娛自樂,職業選手過得也很舒暢,他們一點遠大志向都沒有。
讓電競國際化,體育化,專業化,這種事還得靠他和楊磊來推進,大國,有大國的氣度,韓國人辦不到的,華夏人來辦!
Moon和韓國電競聯盟的一幫援軍沖進去,仁川組委會有點猶豫。
他們研究了一下,發現韓國電競實力位于亞洲前列,這是好事啊,萬一真打起比賽來,說不定還可以為韓國奪一塊亞運金牌。
于是仁川亞組委改變主意,向奧組委提出增加項目賽的申請。
遠在華夏京城,徐詩薇的團隊也聯系上國家主管體育的部門,向國際奧組委提出了電競項目方案,施加壓力。
楊磊說,他愿意出錢贊助,500萬,先打表演賽,不算金牌,讓奧組委官方再慢慢研究電競成為正式項目,并且計入金牌總數的提案。
針對仁川組委會缺錢缺的嗷嗷叫,楊磊提出:“如果電競成為焦點,華夏人肯定關注這屆亞運會,說不定會有更多的華夏企業愿意贊助,你們缺少的幾個億說不定就解決了。”
組委會心動了,錢才是動力之源。
反正是表演性質的比賽,而且有金主,仁川組委會最終同意了,亞委會有一個權利,叫測試賽項目,專門是用來適應時代潮流,增加新項目的。
這五天時間,仁川亞組委在不停與奧組委溝通,旁邊一群人搖旗吶喊,敲邊鼓。
汪思聰也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