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在200萬英鎊的報價上,導演組同意見一面。
在BBC廣播電視大樓,專家拿出貝爺飛躍泰恩河的方案圖紙,二十幾張平面圖,密密麻麻的數據標注,看起來很專業。
原計劃中,貝爺要拿著奧運火炬,乘坐升降絞車登上400米高的鋼鐵大橋最頂端,那里有個很小的維修檢測站,可以容納攝像師和記者站在上面,鐵索也固定在那里。
楊磊問:“難道不是貝爾徒手攀爬泰恩橋嗎?”
來自劍橋大學的橋梁專業工程師搖頭說:“泰恩橋最大的困難就是風力非常大,徒手攀爬非常危險,就算有保險繩索,也不是你這種非專業人士能加入的。”
安全主管指出來:“而且徒手攀爬橋梁,就連貝爾也很難做到,更何況他還要拿著火炬。”
楊磊這邊有點郁悶,幾人看看圖紙,最精彩的鏡頭恐怕就是貝爺身上的固定攝影機視角,以及他跳下鋼鐵大橋的那一瞬間。
執行導演問:“能不能在貝爾落地之后,你再接到他傳遞的火炬?”
楊磊搖頭:“如果飛躍泰恩河只是貝爾個人秀,讓我在終點拿到他傳遞的火炬,這可不值200萬英鎊的贊助費。”
200萬英鎊,這個數字已經非常高了,BBC那邊的執行團隊也在偷偷笑,這個華夏年輕人不傻呀,不好忽悠。
楊磊突發奇想問:“能不能再增加一條平行并軌,或者交叉的鐵索,讓我和貝爾在半空中進行火炬交接?”
他用兩手交叉比劃著,越說越興奮,這個奇思妙想如同一點星火,瞬間點燃團隊的腦洞。
要想破紀錄,記入奧運史冊,當然是怎么刺激,怎么來。
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話題越勁爆越好。
橋梁工程師,還有BBC資深安保專家,都在探討可能性,幾人還拿著不同的圖紙,用繪圖尺子計算長度和角度。
最后執行導演說:“方案難度很大,要加錢。”
楊磊說:“再加50萬。”
對方很猶豫,但也沒有獅子大開口,商量之后說:“再加100萬。”
“我要看到具體方案之后,再決定是否同意。”
“沒問題。”
達成初步協議,楊磊心情激動。
他去京城,還有張加界這些地方,都玩過山林鐵索項目,利用高度落差,吊掛在鐵索上飛躍險峻的風景區,那種感覺真的格外刺激。
經過一周的實地勘察,工程建模,以及計算機模擬,楊磊的奇思妙想經驗被實現了!
于是,還在美國錄制節目的貝爾-格里爾斯收到通知,說要與一個華夏人合作,在泰恩河上空完成火炬交接。
“Cool!”
貝爾對方案贊不絕口,他甚至有些迫不及待起來。
進入6月后,紐卡斯爾的泰恩大橋上,專業的工程師正在緊張架設各種設備。
貝爾的團隊也加入進來,他們有豐富的戶外探險經驗,對安全保障非常重視,每天都要檢查幾遍,確保兩人安全。
楊磊這些天到處晃悠,在5月19日李檸點燃火炬,圣火傳遞如火如荼,奧運之光照射到華夏大地之后,他終于出現在大眾媒體中。
新嘩社駐英分社聯系上楊磊,與騰訊記者一起做了個專訪。
“聽說你也要參加奧運火炬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