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習,二境就能夠通玄?就可以駕馭神虛了嗎?”這樣的解釋對于那些接受了最為系統教育的學子來說,實在是無法理解。
天天被要求不能好高騖遠,修行必須從最基礎的能力學起。如今聽到有人可以一步跨越,心中自是不忿。
“按照常理來說確實不可能,但有的人就是不能以常理來衡量。這樣的人,被稱為天才。”
這樣的回答,無疑不能讓人滿意。
“在常人看來,修行本就是一件不能以常理衡量的事情。這樣的非常理,你們今后可能會遇到更多,務必要學會接受。”白鹿院教習所指的不僅僅是他的學生,更是那些不懂修行的人。
“第二個問題,寧獨能夠同時操縱多少把飛劍。”
這個問題有很多人思考過,但以每個人自身的能力來說,都覺得自己的猜測難以置信。
“普通的修行者自是只能操縱一把飛劍。飛劍不同于其他的法寶,需要精神極度的專注,否則不會具備相應的能力。能夠操縱兩把飛劍,不僅僅要求人能夠一心二用,還要求精準的操控能力以及對劍道的理解。這就好比一個人兩手捧著一只滿水的碗可以走,甚至可以跑起來,但一手端一碗呢?甚至說更多碗呢?”
畫冊上出現了寧獨彈出劍丸時的情形。
“勝負的關鍵點就在此處,寧獨施展出了由劍氣壓縮而成的劍丸,這里面共有七十二道劍氣。當這劍氣彈射而出的時候,寧獨仍保持著對其的掌控!折算一下劍氣與飛劍的不同,他至少可以同時操控七把飛劍!正是因為這最大的強悍之處,才引導著寧獨走向了最后的勝利!”
同時操縱七把飛劍,就等同于化身成為七個人,這樣恐怖的能力,確實震撼著人心,卻也讓人難以想象。
“同時操縱七把劍確實超出了一般的理解,但不要忘了他是誰的弟子。”
任何劍修想到那個名字,都覺得沒什么不可能。畢竟那可是讓天下劍修圣地劍閣都低頭的人,那可是劍道獨尊的商沖古!
“最后一個問題,寧獨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布局的?”
“答案是一開始!”
白鹿院的教習越說越興奮,指著墻上不斷變動的畫說道:“從一開始寧獨就知道單純靠自己的力量根本贏不了斷楚,所以他已經謀劃好了以逼迫斷楚出場的方式來贏得比試!”
“這就要歸功于寧獨強悍的洞觀能力,幾乎是瞬間洞觀了全場的元氣,并一步步加以改變!修行者的戰斗單靠眼睛已經不足以趕上變化,因此便造成了大多數人過于依賴洞觀,而任何一種感知都是可以騙人的。縱覽寧獨的所有三場比試,皆是看著洞觀搶占先機,再以微小的優勢獲勝,其心思之縝密、謀略之深遠實在是讓人佩服!”
“寧獨能贏,便是靠著:通玄的飛劍、一心多用的操控以及無人可及的洞觀!”
白鹿院的教習講完,自己都覺得這一戰酣暢淋漓,如果自己能夠分毫不差地重現出來,那真是死而無憾了。
束己堂里響起了掌聲,但關于這場戰斗的討論遠沒有到了結束的時候。
不論是四大學府還是酒館茶樓,有修行者聚集的地方就有關于青云試第四輪戰斗的分析與討論。其中爭論最多的自然是寧獨與斷楚的戰斗,沒人能夠真正說全、說清楚寧獨到底是怎么贏的。即便是在現場觀看的那些強者,心里也有著解不開的疑問。
“寧獨最后的元氣到底是怎么來的?”
在蔣武疴的眼里,寧獨沒有動用任何外在的力量,就這般突然生出了一股充沛的元氣。如若寧獨沒有這股元氣,其最后也就必定殞命了。
除了關于寧獨與斷楚之戰,蔣百忍與李修孽之戰則成為了最膾炙人口的故事,畢竟普通人可不想聽晦澀難懂的解釋,他們更愿意看具有沖擊力的戰斗。
解析最為透徹的當屬
(本章未完,請翻頁)
陳難萍跟鐵煉花之戰,這當然也成為了無數人的教科書。有朝一日能夠達到這樣的境界,也就可以稱為天才強者了。
至于圣靈寒的勝利,則傳的越來越玄幻了。就算真的有人看出來,也不會說出來,人們聽到的也只能是越來越離譜的謠言了。
青云試第四輪的精彩無疑將萬國朝推向了一個嶄新的**,更是吸引了更多的人將目光放在了青云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