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河西古道的叛亂已經鎮壓下去,這件事也就可大可小,全看眼前這位大明主宰的意思。
徐紹治出言道:“此事兵部監察不力,應對不及,是臣之失職。”
“嚴閣老。”養心殿中心再次傳來了聲音。
內閣五人中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微微抬頭,用還算健朗的聲音說道:“河西古道的異人共一萬八千戶,約八萬人,算得上一縣。先皇先帝皆對歸順各族施以寬策,近年各族卻皆蠢蠢欲動,皆因周邊各國利誘。依老臣之見,可派使司安撫各族,傳播圣明,斷絕他國野心,以安邊疆。”
隨著嚴閣老說完,養心殿再次陷入了安靜。
“別都傻站著,外面的百官還在等著你們。”
一聽這句話,徐紹治心驚了起來。外面百官等的可不是他們,而是當今的圣上,可圣上偏偏說等著他們。看來此事沒有個解釋是不可能了結的了。
身為戶部尚書的鹿野深說道:“啟稟圣上,此事需徹查到底,所有失職人員絕不姑息。”
徐紹治不得不硬著頭皮說道:“鹿大人言之有理,除此之外,臣建議六部聯合成立巡察團。兵部嚴查各地邊防,對疏于管理者嚴懲不貸!另外,兵部探查各地軍情,密切注意鄰國動向,對試圖侵染大明之國予以重擊。”
“徐大人建議可取。如今各處吏治頗有懈怠,確實需整頓。另外刑部也需要徹查異人事件,對主犯及失職者嚴懲。”
褚安良不再言語,只耐心地等待著。
不知為何,養心殿又突然安靜了下來,眾人的心中又緊上了三分。
說了這么久,仍沒有人去觸及核心問題,不過是提了些不疼不癢的建議,而這些建議也大都對已方有利。
成立使司團,由誰來擔任?如此一趟巡查下來,有多少人會革職查辦?真的查起來,有多少人能禁得起查?這豈不是“黨同伐異”的好機會?
對于河西古道所涉及的根本問題,幾乎所有人都是避而不談,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沒人想追究責任,更沒人想將功勞全部送給東錦宮。
養心殿再次傳來了聲音。
“現在幾時了?”
“回萬歲爺,辰時兩刻了。”
嚴閣老輕咳了一聲,說道:“河西古道一事,東錦宮功不可沒。此次邊疆巡察一事,可由東錦宮主導,其余六部全力配合。”
此話一出,眾人心中便有了決定。
“大明疆土何其遼闊,如若只巡察一處,其他地方聞風而動,做些表面功夫,此舉便無意義了。臣建議,至少分十六處,對各邊疆突擊,唯有此,方能起到發現問題,剔除頑疾,加強邊防,杜絕叛亂的作用。”
分別去往十六處,就算東錦宮的人再多,也分身乏術,屆時人人在邊疆,東錦宮無疑被抽空,也就是個紙老虎了。倘若邊疆再有點問題,便死死拖住了東錦宮的各處力量。
“臣亦建議清查,拔除其他各國安插在我大明的探子,并在邊疆各處予以警示,免得各國以為我大明是好欺負的。”
“突烈國狼子野心,若不予以還擊,其囂張氣焰必愈演愈烈!
(本章未完,請翻頁)
”
“若無河西古道叛國的鐵證,不宜跟突烈國大動干戈。休養生息乃國策,絕對不能輕易動搖。”
褚安良靜心聽著眾人的言論,臉上的神情并未有什么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