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這些,劉佑洙偷偷出宮去看打井情況。
郭琇已經回老家,并且是正式官員,需要康熙同意才能啟用,但是于成龍三個兒子都是候選官,均在京城,早已就位,和馬建設一起組織人員在城外打井。
他過去時,發現饑民的狀態好了很多,不少饑民也加入打井行列中。
打井,在他們看來也是一門手藝。
別看在城外打井只管飯,但是學會了,就能去城內給那些富戶打井。
壓水井的便利有目共睹,只要財力允許,誰都想在自家打一口這樣的井。有這樣的井,打水再也不費事了,并且再也不怕小孩子掉進井里。
一根鐵管子插進地里,就是想自殺,都不會選擇撞壓水井桿子,太細,不好瞄準目標。
而且,一口這樣的井,家里五六歲的小孩也能成為打水勞動力。
更有精明之人盤算著打井賣水,壓水井出的水質更好,至少也夠清澈,不像很多井水中有各種小生物。這種水就算不是甜水井也會好賣,且,造價低廉許多。
目前打井時用得是精鋼鐵管,但當打出水時,會換成提前準備好結實竹管,管上打有小孔洞,隔一段時間換一根竹管就行了。造價,對于他們來說簡直是白菜價。
不過他們的想法還要延后,目前,沒有人出來接散活。
馬建設不藏私,恨不得掰開腦袋把知識給工人們灌裝進去,但絕大部分工人不識字,接受能力有點慢,目前只有極個別人開了竅,被馬建設當寶貝似的帶在身邊準備講更深一些的內容。
比如水文勘探等等。
不用想,這幾個人早晚會成為他的徒弟,要跟著去干其他工程,不可能輕易放出去的。
劉佑洙轉了一圈,準備回時,突然聽到有人提了一句太子井,眉頭一皺。
太子井的說法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往大的說是邀買人心,小的說,真不算什么。畢竟這類說法并不少見,康熙又是個實用主義者,比起鬼神之說更相信數學等,只是他的太子身份有點敏感而已。
讓他皺眉的是說話之人是山西口音。
看其裝扮,衣衫襤褸,面黃肌瘦,是饑民沒錯,可就他所知這次亢旱主要是直隸一代,山西也有,不算嚴重,已經讓當地官員開倉放糧了。
按理不該千里迢迢跑到京城來就食。
于是上前詢問“聽你口音是山西人。”
見劉佑洙雖然只穿著普通的細棉布衣服,但氣質不凡,那人瑟縮,好半晌,才瑟縮吐出一個字“是。”
“不用怕,我有朋友口音和你相似,好奇問問,不曾想你果然是山西人,只是聽著又和我朋友口音有點不太一樣。”劉佑洙笑道。
他笑起來很容易讓人覺得親切,挑的話題恰好又是山西口音問題,那里十里不同音,立刻讓那人放下戒備。
“我是大同附近疙瘩梁村的”
慢慢地,劉佑洙從他口中把所有話套了出來,面色凝重,果然,官府并沒有按照命令開倉放糧。或者說,只是意思性放了幾天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