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日子,對于曹亮而言,就變得平淡了許多。
隨著曹叡的崩殂,皇宮的戒備等級也隨之下調,羽林郎們的當值也不必再每天進行了,隔個三五日輪值一天,羽林郎們又變得悠閑起來。
但是朝中的態勢,卻是暗流洶涌。
曹芳即位之后,因為曹爽是首席的顧命大臣,所以封曹爽為大將軍,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加侍中,改封武安侯,食邑一萬二千戶,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與司馬懿各統精兵三千人,共執朝政。
曹爽表面上對司馬懿很是恭敬,但內心中卻是極端仇視和忌恨,親信丁謐給他出主意,尊司馬懿為太傅,明升暗降,乘機削奪司馬懿的兵權。
這個理由也是冠冕堂皇的,曹爽稱陛下年幼,需德高望眾學識淵博之人教導,而司馬懿來當這個太傅,則是再合適不過了。
司馬懿升為太傅之后,原先他擔任的太尉一職便空缺出來,曹爽又乘機上奏稱領軍將軍蔣濟德才兼備,理應升為太尉。
至于蔣濟升遷后空缺出來的中領軍職位,曹爽則任命他二弟曹羲來擔任,同時曹爽將三弟曹訓安插到了禁軍武衛營之中,將自己原先擔任的武衛將軍一職由曹訓來擔任,而四弟曹彥則和司馬懿之子司馬師共同擔任散騎常侍之職。
而曹爽的表弟夏侯玄也得到了重用,被任命為中護軍,負責總領諸將,選撥軍中武官。
經過這一系列的人事調整,司馬懿、蔣濟等人完全被架空,整個中軍禁軍的控制權都到曹爽兄弟手中。
當然,曹爽還并不滿足僅僅對中軍的控制,緊接著他又把手伸向了尚書省,在曹叡一朝被棄用的浮華一黨,如今都搖身一變,成為曹爽的親信和心腹,何晏出任吏部尚書,丁謐為度支尚書,鄧飏為五兵尚書,尚書省五曹尚書之中,最為緊要的三個尚書職位皆被曹爽一系掌控。
曹爽還任用李勝為河南尹,畢軌為司隸校尉,徹底操控了京師內外的權柄。
相對而言,司馬懿則是低調的多,甚至可以用逆來順受形容,曹爽明升暗降,削奪了他的兵權,司馬懿也表現的似乎毫不在意,從容地去上任,擔任有名無實的太傅。
不僅是司馬懿靠邊站,就連司馬懿的兩個兒子都沒有撈到什么好差事,司馬師擔任的是散騎常侍。
散騎常侍雖然是三品官,但卻是沒有實權的一類官職,入則規諫過失,備皇帝顧問,出則騎馬散從,隨駕侍從。
現在皇帝年幼,朝中大小政務皆歸輔政大臣,散騎常侍隨王伴駕,到更象是皇帝的保姆。
司馬昭則做了典農中郎將,干脆去管理農業生產了。
曹爽顯然對司馬懿讓權的態度相當的滿意,識時務者為俊杰,司馬懿明知道斗不過自己,主動地退讓一步,肯息事寧人,曹爽也就沒有再得寸進尺,步步緊逼了。
在他看來,司馬懿年事已高,激流勇退,倒也在情理之中。
朝中諸大臣也認為司馬懿確實老了,無力再與曹爽爭權,于是這些大臣紛紛地倒下曹爽這邊,曹爽府前門庭若市,往來之人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