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玄那可是要在司馬懿面前立軍令狀的,如果轉頭出去,就要打退堂鼓,豈不讓眾將是笑掉大牙,別的不說,單單是這張臉,夏侯玄就丟不起。
而且,以夏侯玄對司馬懿的了解,必然是以國事為重,斷不會因為一點個人的恩怨,就將三萬軍隊拿來陪葬,所以無論曹亮如何勸說,夏侯玄堅持己見,始終不肯放棄出兵的計劃。
曹亮也很無奈,現在他確實拿不出真憑實據來,所以一門心思都放在建功立業的夏侯玄壓根兒就聽不進去。
曹亮只好去傳達他的軍令,因為對安風渡之敵的總攻會在后天午時打響,所以對夏侯玄所部來講,時間還是很緊迫的,他們必須要繞道弋陽,從那兒渡過淮河,然后再迂回到安風渡。
整個的行軍過程,又必須要求保密,必須要在吳人毫無察覺的情況下,突然出現在吳軍的背后,這樣才可以給吳軍以致命一擊。
曹亮進入大帳的時候,正巧羊祜和杜預兩個人都在,他便將命令轉達給他們,要他們向下傳達。
羊祜和杜預聞聽之后都有些按捺不住興奮之色,離開洛陽之后,一路除了行軍還是行軍,枯燥無味,讓羊祜和杜預都有些煩悶,這次終于要動真格得了,兩人自然都是興奮無比。
戰斗就意味著立功的機會到了,只有獲得足夠的功勛,才有加官晉爵的可能,仕途才有可能節節高升,羊祜和杜預都是不甘平庸的人,他們都渴望在血與火的洗禮之下,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看著他們離去的背影,曹亮默然無語,但愿自己的猜測是錯誤的,但愿這場戰斗打響之后,自己的這些至親好友都能平平安安。
在軍令下達之后,征南軍各部人馬很快就撥營起寨,與大部隊分道揚鑣了,大部隊在司馬懿的率領之下,沿著東南大道,大張旗鼓,浩浩蕩蕩地向安風渡方向挺進。
而征南軍則是偃旗息鼓,悄無聲息地望西南方向而行,放在大路不走,專走偏僻小道,直奔弋陽而去。
抵達弋陽淮河北岸,夏侯玄并沒有急于渡河,而是差人悄悄地渡過淮河,找到了弋陽太守方義,讓他幫忙解決渡船的問題。
前一段時間吳軍圍攻弋陽時方義可是忙得焦頭爛額,所幸在他率部堅守之下,弋陽城未曾陷落。方義當然清楚,如果不是朝廷的援軍到來,吳軍又怎么可能輕易地撤退走,所以弋陽得以解圍,援軍的到來是關鍵,聽聞大軍要在弋陽渡河,方義立刻是組織人手,抽調渡船,幫助征南大軍渡河。
有方義的幫忙,征南大軍在渡過淮河時并沒有耽擱多少的時間,僅僅只用了半天的時間,就將征南大軍的三萬人馬運載過了淮河。
夏侯玄渡河之后,稍做休整,便在夜幕降臨之時,踏上了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