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他們還有一絲的懊悔,如果知道魏軍真得來攻打九原的話,那么這場旨在針對劉騰的行動很可能會押后了,甚至是不會發生的。
當然這次的內亂,起因也并不是他們想怎么辦,而是因為劉騰咄咄逼人的氣勢,逼迫著他們臣服,不得以他們才奮起抗爭,殺掉了劉騰。
顯然魏軍等待著的,就是這樣的機會,如今劉騰剛死,北部匈奴也才剛剛臣服,九原城內,仍然還沒有從內亂的爭斗之中恢復過來,就必須得倉促應戰了。
是否出城應戰方面,他們產生了分歧,劉猛認為,匈奴人的長處在騎兵上,而騎兵是利于野戰的,守城可不是匈奴人的強項,不過劉豹認為,此前的數次騎戰,匈奴人鮮有勝績,如果此番出城作戰遭到敗仗之后,肯定會大大削弱九原城的守備力量的,劉豹認為,堅守城池最為緊要。
這次劉蛟沒有站到劉猛這邊,畢竟剛剛慘敗而歸的千人騎兵隊就是他們中部匈奴的人,再加上東觀之戰的噩夢未消,劉蛟打心眼里忌憚魏軍,所以那怕他和劉猛是一條戰線上的,關鍵時候還是沒法和劉猛站到一起。
二比一,劉猛只得放棄了他的出擊機會,畢竟現在魏軍來犯中,形勢緊迫,必須團結一致才能有一線的生機,如果繼續地兼并下去,還真成了孤家寡人。
于是九原城的城門緊閉,吊橋高懸,匈奴人將城外所有的兵力都收縮到了城內,準備堅守城池,與魏軍戰斗到底。
青陽河之戰打完之后,鄧艾已經錯失了偷襲九原城的最佳良機,所以他也就將行軍速度放緩了,等待步兵主力大軍殺到,而后再一起進攻九原。
畢竟騎兵的速度極快,沖擊力很強,但弱點也很明顯,那就是面對城墻沒有什么好辦法,戰馬速度再快,也不可能飛上城頭不是。
曹亮率領大軍,行軍的速度也是不慢,很快他們就趕到了青陽河,和先期抵達并打了一仗的越騎營會合,然后再繼續向前,兵臨城下。
魏軍這半年以來一直忙于擴軍和操練,而匈奴人也沒有歇著,對九原的城墻進行了一圈一圈的加固,如今九原城的城墻已經是加了好幾尺,甚至比晉陽看起來還更是要高上一截,巍峨矗立。
其實對于曹亮來說,最難辦的,不僅僅只是九原城的城墻高度,而是城內好幾萬人的守軍,要知道就算是平北軍和并州兵合并之后,只有兩萬五千人,而匈奴人的兵力,至少是魏軍的兩倍以上。
匈奴人以優勢兵力把守城池,可謂是厚上加厚,魏軍想要攻破九原城,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但曹亮并沒有被困難所嚇倒,這一次,他將會再祭出一件大殺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