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出兵并州,擺明了就是上了司馬懿的當,二虎之爭,必有一傷,漁翁得利的,只能是司馬懿,司馬懿隔岸觀火,看著并州和幽州火拼,這恐怕是他最為得意的了。
毌丘儉為此事是頭疼不已,思忖半天,也想不出什么個好的應對之策,到是謀士楊帆建言道:“都督不必心憂,出不出兵,或許不由都督定奪,但具體如何作戰,卻是都督臨陣決斷的。”
毌丘儉一拍大腿,喜道:“對呀,這個辦法妙,戰場之上行軍打仗,卻是某說了算,司馬懿想算計某,可不容他得逞。”
沒錯,如果毌丘儉拒不出兵,那就是抗旨不遵,而違抗圣旨的后果自然是相當嚴重的,可是只要毌丘儉出兵并州,司馬懿就沒法再追究他的罪責了。
而出兵之后,仗怎么打,卻是毌丘儉說了算,完全可以找各種理由避而不戰,或者是虛攻佯攻,反正就是出工不出力,司馬懿遠在洛陽,你又能耐我何?
不過好象圣旨中有提到朝廷會派一個監軍過來,不過這個監軍早被毌丘儉選擇性地無視了,幽州兵可是他毌丘儉統率多年的嫡系人馬,在幽州這塊地盤上,毌丘儉說話還是有著相當的分量的,區區一個監軍,人生地不熟的,能起到牽制他的作用嗎?
對此毌丘儉當然是嗤之以鼻,所以接到圣旨之后,他也懶得備戰,把圣旨一丟,繼續地我行我素,該干嘛干嘛。
毌丘儉是三月接到的圣旨,可到了四月中旬,他依然沒有調兵的跡象,而這個時候,被司馬懿任用為監軍的衛瓘匆匆趕到了薊縣,催促毌丘儉進軍。
衛瓘出身于官宦世家,而衛家本身就是河東望族,父親衛覬曾官至尚書,衛瓘也算是名門子弟,他出仕較早,二十歲的時候就擔任了尚書郎,十年間,歷任通事郎、中書郎、散騎常侍等職,高平陵事變之后,衛瓘出任廷尉,深得司馬懿的賞識。
此番奉命擔任幽州監軍一職,并統率一部人馬,接到詔令之后,衛瓘便星夜兼程,率領著麾下一千人馬趕赴幽州。
只不過洛陽距離幽州路途遙遠,衛瓘雖是曉行夜宿營,加速趕路,也用了半個多月的時間,這才趕到了幽州的治所薊縣。
可到達薊縣之后,衛瓘才發現整個幽州,就連一點備戰出征的準備都沒有,他不禁暗暗地有些惱火,朝廷的圣旨,下達都快一個月了,毌丘儉這邊,居然是毫無動靜,這完全是不把朝廷的圣旨放在眼里啊。
衛瓘立刻前往都督府去拜見毌丘儉,初次見面,衛瓘倒也是比較克制,態度中規中矩,寒喧了片刻之后,衛瓘委婉地提到了調兵出征之事。
毌丘儉立刻是大吐口水:“衛監軍你有所不知,這幽州地跨千里,駐兵分散于各郡,朝廷的圣旨一到,本督就已經向各郡下達了調令,只是路途遙遠,到現在還未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