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檄文,是討伐司馬氏的,盡管措詞不是那么的強烈,但從本質上來講,卻是和司馬氏徹底決裂的文書,此檄文一旦公布于天下,那么幽州也將會和并州一樣,成為司馬氏的敵人。
那些原本和司馬氏無怨無仇,只是想安安分分地拿著朝廷的俸祿去過庸庸碌碌的日子,根本就無意地卷入到這場紛爭之中去,但是,在毌丘儉的脅迫之下,他們卻不得不拿起筆來,簽下自己的名字。
從簽名的這一刻起,他們也和毌丘儉一樣,成為了司馬氏的敵人,未來他們也將會承受司馬氏的怒火和報復,這個留在身上的污點,已經是很難再洗刷清楚了。
可是拒絕簽字的話,下場就會同耿矗是一樣的,毌丘儉砍下了耿矗的腦袋,并把它懸掛在了大堂之上,很顯然就是要殺雞儆猴,誰敢公然地違抗他的命令,那么耿矗的人頭就是前車之鑒。
誰也不想把自己的人頭和耿矗的人頭并排地懸掛在那兒,所以只能是一個個違心地簽了字,一臉生無可戀的模樣。
不遵毌丘儉之命是一個死,可遵從毌丘儉也是難逃活路,唯一的區別,恐怕就是早死和晚死的區別了,沒人認為毌丘儉起兵叛亂會成功,他的下場,注定和王凌是一般模樣的,所有的人,到頭來都得跟著他陪葬。
能逃過一劫算一劫,現在簽字,好歹暫時沒有性命之虞,至于將來毌丘儉兵敗之時,只能是再做打算了。
不過也有人還在猶豫彷徨,這些人的家人大多是在洛陽,也就是在司馬氏的眼皮子底下,一旦他們加入毌丘儉的叛軍,那就等于是把家人送入了虎口,或許暫時司馬師拿他們沒有奈何,但完全可以拿他們的家人來開刀,這落筆寫下兩個字容易,但這兩個字背后牽連的,卻很有可能是幾十條鮮活的生命,他們這邊落筆,卻把自己的家人給葬送掉,于心何忍啊!
毌丘儉看到大部分的官吏被迫地簽了字,不禁是微微一笑,看來這殺雞儆猴的效果還是挺明顯的,不可能人人都像耿矗那樣視死如歸,危難關頭,還是貪生怕死者占據了多數。
盡管說這種情況下簽字的人注定不會成為他的親信,但對于毌丘儉來說,卻是無所謂的,他只是想要壯大自己的聲勢而已,讓更多的人加入到他的陣營當中,這樣將來和司馬師作戰之時,氣勢上首先不會輸出給他。
就算這些人是墻頭草,但畢竟他們是簽過檄文的,和自己那是一根繩子上的螞蚱,誰也跑不了,就算不盡力,最起碼也不會主動地跑到司馬氏的陣營之中,如此,也就讓毌丘儉沒什么太大的后顧之憂了。
不過看到還有一部分的人猶豫不決,毌丘儉不禁是暗皺眉頭,他想要的是百分之百的歸順,可不是有一部分人能置身事外,如果給他們破例的話,那么毌丘儉就無法再凝聚人心了。
不管怎么樣,不管用什么樣的手段,毌丘儉都要想方設法地逼迫他們簽字,將他們全部的拉下水。
但殺雞儆猴的手段已經是用過了,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的話,效果也就會大打折扣,畢竟毌丘儉的目的,還是要脅迫他們簽字,而不是置他們于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