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猛油火罐是在火罐的上方有一個開口,投擲的時候,首先要點燃開口處的引線,擊中目標之后,火罐破裂,大量的油料傾瀉出來,形成爆燃。
而這種密封型的火罐,是無法從外部進行點燃的,即使罐子破裂,油料灑濺,沒有火源,也是無法燃燒的。
不過這似乎難不倒曹亮,他很快想到了火繩球,用浸過油的草繩將瓷罐纏繞起來,外觀像極了火繩球,然后在發射之前,將火繩球逐個點燃,然后拋射出去。
火罐的重量只有石彈的一半左右,這樣火罐的射程可以更遠,達到了一千五百步左右,在戰場上,距離越遠的話,那就意味著你可以打到敵人,而敵人卻打不到你,距離越遠越安全。
經過幾番試射,這種新式的火彈效果非常的好,堪稱是一種毀滅級的武器,如果同時有十枚或者更多的火彈可以命中同一艘戰船的話,那怕是吳軍最大的戰船,也是無法承受這樣的攻擊的,頃刻之間就會陷入到熊熊的烈焰之中,由于大量油料的關系,那怕敵人用水來滅火,效果都不會太理想。
出于安全的考慮,曹亮又下令在戰船平坦的甲板上用三合土做了一層厚達三寸左右的防火層,象修路一樣,碾壓夯實,這樣就算魏兵操作失誤,也不會引火燒身了。
畢竟木制的甲板十分的危險,一旦大火蔓延,整艘的戰船很可能就會毀于烈火之中,操作火彈,那可不就等于是玩火么,曹亮深知玩火者必**的道理,所以防火安全是他首要的事,一點都容不得松懈。
在最后的一次演習之中,曹亮還特意地將留守在建業的文臣武將都請到了西江口,來觀摩連環投石船的實彈演習。
為了加強演心的真實感,曹亮命令拖來了幾艘廢棄的戰船充當靶子,只看到連環投石船上發射出來的火彈,就如同是火雨流星一般地飛向了靶船,每一枚火彈命中靶船之后,都會閃出一片耀眼的光芒,那是火彈碎裂之后產生的爆燃,烈火很快地就吞噬掉了靶船,演習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魏軍諸將看得是目瞪口呆,這種毀滅性的威力可比單純的石彈打擊更厲害的多,戰船可是木頭做的,如何能經受得住如此打擊,幾枚火彈便可以輕易地摧毀一艘敵艦了,諸將已經在心里默默地為吳國水軍默哀了。
曹亮的創造能力,一直是令人嘆為觀止的,渡江之中的巨型投石車已經是摧垮了吳人的意志,而這些連環投石船,無疑會成為吳中水軍的挽歌。
桓范對曹亮道:“陛下,此船雖然是樓船改造的,但早已無樓船的半分模樣,而叫它投石船,也有些以偏蓋全,不如陛下賜它個佳名,也好壯壯軍威。”
曹亮點點頭,桓范的提議不錯,他沉吟了一下道:“就叫它戰列艦吧。”
諸將皆稱好,這個名稱威武霸氣,相當的有氣勢。
演習結束之后,曹亮就下令準備出征了,這次曹亮出征十分的低調,連龍袍都脫了,只穿著了一身便裝,登上了凌云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