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軍這邊剛有所行動,馬隆很快就得到了消息,蜀軍大舉南下,看來這是要逃啊!
魏軍這次進攻陰平,是兵分兩路的,一路是馬隆所率的銳騎營,另一路則是牽弘所率的左衛營,兩路人馬分別從狄道和祁山道進軍。
按照事先約定好的,馬隆對沓中之敵進行兩路包抄,圍而不攻,而牽弘則是率軍直接南下,直襲陰平橋頭,切斷鐘會的退路。
俗話說蛇打七寸,而陰平橋就是鐘會的七寸,馬隆率軍兵臨甘松羌道,或許鐘會可以無懼,但牽弘攻打橋頭,卻會讓鐘會坐不住,因為陰平橋頭一旦陷入到魏軍的手中,沓中的人馬就會陷入絕地。
馬隆判斷地鐘會如果得到魏軍攻打陰平橋頭的消息,必然會從沓中撤軍的,就算不撤軍,也必然會派出一部分軍隊來,去和魏軍爭奪橋頭的控制權。
馬隆等得就是這樣的機會,如果鐘會死守沓中的話,還真是無懈可擊,畢竟銳騎營在攻堅方面,并不擅長,強行攻打蜀軍經營了許久的要塞,銳騎營肯定會付出很大的代價的。
所以銳騎營一直在按兵不動,就是等著蜀軍放棄沓中離開沓中的機會,而且馬隆也知道這個機會是一定會來的,所以銳騎營抵達甘松和羌道之后,雖然沒有發起進攻,但一直卻做著戰斗的準備,隨時都可以投入到戰斗中去。
馬隆這個時候剛一得到消息,便立刻下令駐守在羌道的銳騎營準備出戰,同時命人給甘松的另一部分駐軍也傳遞消息,讓他們協同出戰。
銳騎營出征之后,便分為了兩部,一部屯駐羌道,一部屯駐甘松,兩個營地之間,相隔了大約五六十里。
如果這個時候采用快馬傳信的方式,那首先就必須要繞過沓中,兜一個圈子才能抵達甘松,就算是再快的馬也很難在最短的時間內通知到甘松的軍隊。
馬隆事先還是想到了一個好辦法的,那就是白天采用狼煙來傳信,晚上則采用點火來傳信,只要天氣晴好,五六十里的距離完全是清晰可見的。
為了保證傳訊的準確性,狼煙和火光都是有特定含義的,比如一股煙火是防守,二股煙火就是出擊,此刻同時燃起兩股狼煙,就是通知甘松的守軍立刻出擊的。
而且那邊在得到信息之后,也會燃起同樣的狼煙來進行回應,表示知道了。
狼煙傳訊壓根兒也不算什么新鮮事,周代便有烽火戲諸侯的傳訊方式,為了保證傳遞消息的時效性,各地之間還建有烽火臺,專門用來傳遞緊急的軍情信息,這種速度,可是要比驛馬更快得多。
狼煙只能是傳遞一些簡單的消息或者是約定的好計劃,馬隆此刻利用狼煙來傳訊,倒是正合適不過了。
兩邊的魏軍接到了命令之后,都立刻行動起來,很快地就完成了集結,向著撤離中的蜀軍發起了追擊。
騎兵的速度果然是要遠勝于步兵的,盡管蜀軍動作也堪稱是迅捷,但銳騎營來勢更快,還沒有等到蜀軍通過無疆口呢,魏軍的騎兵就呼嘯而來,勢如疾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