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他們急需一場勝利來提振軍心和士氣,那怕是一場小勝,也可以讓目前糟糕的局勢有所扭轉。
看來這一次真的是天賜良機啊,只要傅僉能捉住這次的這個機會,一舉吃掉魏軍三千騎兵,雖然也不可能從根本上瓦解魏軍的攻勢,但至少對蜀軍來說是一個鼓舞,讓他們認識到魏軍也并非是不可戰勝的。
蜀軍的信心增加了,士氣也就上來了,對于接下來打艱苦的防御戰,也是絕對的一種利好。
所以不管是從哪個角度出發,傅僉都覺得這個機會不容錯過。
不過這萬一是魏軍的圈套呢?傅僉腦海之中也閃過一絲的疑慮,所以傅僉并沒有急著出擊,而是耐心地進行了觀察,并且繼續地向漢中派遣斥侯,去打探魏軍主力的消息。
甚至傅僉還派出不少的人,前往陽平關附近所有的山溝里去進行大范圍的搜索,如果這是魏軍的一個圈套的話,那肯定是會有后續的手段的,即魏軍在陽平關的附近埋伏下人馬來,只要蜀軍一出關,他們便可以掩殺過來,殺蜀軍一個措手不及。
這一點不得不防!
所以幾天以來,傅僉一直是按兵不動,他的原則就是,寧可丟掉這次的機會,也絕不冒險,只有要百分之分能獲勝的情況之下,傅僉才會選擇出擊。
文鴦每天也是按步就班地率軍前來挑戰,吆三喝四地來罵陣,試圖想要激怒守城的蜀軍,迫使他們出戰來一決勝負。
不過文鴦這種操作似乎對蜀軍沒有任何意義,任憑魏軍在城下喊破了喉嚨,城上的蜀軍都是不理不睬,對牛彈琴時好歹牛還會哞哞地叫上兩聲,蜀軍倒好,屁都不放一個。
這讓文鴦顯得格外的郁悶,仿佛他一拳打著了空氣上,用力過大,把自己的腰都差點閃了。
后面的幾天,文鴦顯得就有些心不在焉了,看來他也意識到了這個激將法對傅僉是沒有用的,每天到陽平關下罵陣,最多也就是如例行公事一般,魏軍士兵喊得有氣無力了,日頭還沒有落山呢,他們就早早地收兵回營了。
魏軍的營地,一直是扎在那座土山上的,幾天來就沒有動過窩,而且魏軍似乎篤定蜀軍不敢出擊,所以營寨的防御形同虛設,連營柵也沒有,壕溝就更別說了,夜晚的時候,也只是在土山的周圍,安排一些崗哨,其他的人都是呼呼大睡。
這支魏軍果然是傲慢的很,蜀軍越不出戰,越是助長了他們的驕狂之氣,所以不以為備也是正常的。
但就算是如此,傅僉也還是沒有輕易地出手,他還在耐心地等待,等待斥侯兵對陽平關周圍地區的搜索結果,以及漢中那邊的軍情,只有掌握全盤的信息之后,傅僉才會評估此次出擊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