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章節防盜,明天更正……………………………………………………
也有戰船,但他們卻不具備航海的能力,想要跨越汪洋大海到達夷洲,至少也得需要幾十年的時間去訓練,所以只要吳人逃到了夷洲,暫時可以保證絕對的安全。
至于逃到其他的地方,那就和夷洲差得太遠了,畢竟以魏軍步騎的強悍實力,他們可以到達大陸的任何一個地方,建安就算不被山越人所圍困,遲早也會亡于魏國之手,這一點是勿庸置疑的。
所以夷洲是留平首選的逃亡之地,之前留平也曾試探過幾位大臣的口風,只有光祿勛薛瑩,中書侍郎胡沖等廖廖幾人支持,其他的人顯然對遷都于夷洲還是有著很大的顧慮的,畢竟那兒是荒蠻之地,吳人到夷洲之后,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水土不服,當初衛溫和諸葛直到達夷洲,停留了一年的時間,死亡七八成,最終不得不返航。
所以說,前往夷洲還是有著很大的風險的,許多人寧可死在吳國境內,也不愿意埋骨異鄉,所以許多大臣是強烈地反對遷都夷洲的。
孫皓也不樂意遷都到夷洲,畢竟那兒太過于荒蕪了,這對縱情于享樂的孫皓來說,實在是難以接受的一件事情。
更何況,當初留平探討這個遷都夷洲的方案之時,山越人還沒有圍城,留平只是為了應對魏軍可能的入侵而做出一種戰略性的轉移計劃,可誰都沒有想到,魏軍還沒有打來,山越人卻先造反了起來,不但在黑風峽殲滅了吳軍的主力部隊,而且將建安城給圍了個水泄不通。
如今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之下,吳軍想要打破山越人的包圍幾乎成為了一種奢望,如何解決這種困境,留平自然是重提逃亡夷洲的計劃。
雖然這個時候這個計劃得到的支持者要比先前多了,但大部分的大臣依然認為逃亡到夷洲風險太大,不如投奔交州,這樣安全妥當一些。
留平聞言為之冷笑一聲,投奔交州?這些人也太想當然了吧!
首先交州和建安一樣,只要魏軍攻來,他們根本就無法抵擋,所以跑到交州,也不過是能多茍延殘喘幾天罷了。
其次,交州那邊至今態度曖昧,孫皓稱帝沒有上表祝賀,孫皓下旨令其勤王也沒見派一兵一卒過來,所以交州的官員是不是會歡迎他們前往還是一個很大的疑問,如果他們到了交州邊境卻遭到交州官員的拒絕,那豈不是很尷尬?
最后,交州那邊路途遙遠,建安城的糧草基本上已經是耗盡了,就算是他們可以突圍成功,但根本就沒有能夠支撐他們前往交州的糧草,沒吃沒喝的要走上千里的路,誰能扛得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