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統率領步兵營和長水營的進展十分順利,本身從滇池到味縣就是有一條官道的,而且修繕和維護的相當不錯,在這南中地區荊棘叢林之中一直行軍過來的魏軍來說,簡直有一種重回中原地區的感覺。
再加上沿路并沒有蜀軍進行阻擊,所以魏軍的行程很是順暢,大約只用了不到三天的時間,就抵達了味縣城下。
味縣升級為郡城之后,自然對原有的縣城進行了擴建,在歷任的庲降都督的主持之下,味縣城的規模比之前至少擴大了三四倍,而且內城也得到了保留,形成了味縣內外雙城的獨特結構。
味縣城墻高大堅固,還挖有又寬又深的護城河,引南盤水入護城河,將味縣環繞了起來,形成了一道人工的屏障。
正是因為味縣的城防堅固,防御齊備,霍弋才有底氣集重兵于味縣,打算進行死守。
張統率軍抵達味縣外圍之后,并沒有急于去攻城,而是在其城西南十里下寨,先穩住了陣腳再說。
扎營之后,張統趁早著天色還早,親自帶了一隊騎兵,前往味縣城下去查看情況。
和南中的其他城池相比,包括此前魏軍曾經拿下的興古郡城宛溫,味縣簡直就是豪華版的城池了,不但城墻高大,而且還有寬闊的護城河,這和中原地區的那些大城也不遑多讓了,相比于味縣城,宛溫城就顯得寒酸了許多,充其量也只能是算一個小縣城。
不過味縣城再高大堅固,也不過是用夯土所建,南中還沒有奢侈到用磚石來筑城的,如果這次魏軍能帶投石車過來,都不用去填護城河,只需要在護城河前面架起幾十上百輛的投石車,一頓猛轟濫炸,就可以輕易地轟塌味縣的城墻。
一旦城墻倒塌,那再堅固的城池也是形面虛設了,同時這對守軍的士氣無疑是一個最為沉重的打擊,這就是投石車的強大之處。
尋常堅固的城墻是守軍軍心和士氣穩定的一個重要來源,憑借著高大的城墻,也讓守軍的內心變得強大起來。
可一旦城墻倒塌,守軍的心理也會在一瞬間為之崩塌,這對守軍的意志也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整個軍心也會為之動搖。
只不過現在比較遺憾的是,投石車過于笨重,短時間之內是無法運抵前線的,現在魏軍唯一的攻城方式也就是最為原始的蟻附攻城,所以張統必須要地攻城之前對味縣城進行實地考察,根據味縣的城防狀況,制定出相應的攻城方案來。
由于護城河的存在,無形之中增加了不小的攻城難度,張統繞著味縣轉了一圈,發現味縣并不算小,東西有兩里,南北也有一里半,比起尋常的一里之城來,確實是大了不少。
而且味縣城還是外城套內城,也就是說,即使魏軍攻破了外城,依然還是無法拿下味縣城的,守城的蜀軍可以退守內城,進行繼續地抵抗,魏軍必須要攻破內城之后,才能完全占領味縣。
這無形之中就是要將一座城當成兩座城來打,難度可是增加了一倍不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