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好歹蠻兵人多勢眾,就算盾牌不太給力,但多少也能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至少不會出現大規模群死群傷的現象,倚仗著人多的優勢,他們成功沖到了城下,并開始了攻城行動。
蠻兵的云梯都是現砍竹子現扎的,畢竟這玩意兒平時他們也用不著,所以根本沒有常備的云梯,只能是現制現做。
好在南中最不缺的就是竹子,許多的竹子甚至可以長到好幾丈的高度,一根竹子就可以探到城頭上,蠻兵只需要砍兩根又粗又長的竹子,再用細一點的竹子做橫梁,用麻繩將橫梁綁在長竹子上面,樣一個簡易的云梯就做好了。
不過這些云梯用的都是新鮮的竹子做的,份量是比較沉重的,至少需要七八個人才能抬得動豎得起來,好在蠻兵人手眾多,一夜之間便造好了幾百個云梯,速度還是蠻快的。
但有云梯未必就能攻破城池,畢竟蠻兵雖然單兵素質比較強悍,但這種強悍最多也就是表現在狩獵和叢林戰山地戰方面,若論攻城的能力,蠻兵根本就沒有進行過這方面的訓練,整個攻城的行動亂哄哄的是一種無序的狀態,根本就無法組織起有效的進攻。
其實攻城戰斗也是極為講究各兵種的協調配合的,那怕是最簡單的蟻附攻城,也有著明確的分工,有擔任主攻,有擔任輔助的,也有提供掩護的,還有救治傷員的,各個兵種之間必須進行默契的配合,這樣才能有攻城池的機會。
像蠻兵這樣一窩蜂似的進攻,沒有任何的章法可言,就是倚仗著人多的優勢,打人海戰術,這樣的進攻對于魏軍來說,自然也沒有什么太大的威脅了。
戰斗持續了一整天,蠻兵的進攻雖然看起來熱火朝天,但在魏軍頑強地阻擊之下,他們就連城頭的邊都沒有能夠摸得上,更別說是攻破城池了。
而城下蠻兵的尸體倒是堆集如山,一整天的攻城行動下來,蠻兵傷亡累累,讓他們特別的沮喪。
明明蠻兵占據著人數上的絕對優勢,但面對滇池城,他們就是啃不下來,初來之時蠻兵們個個興奮異常,雄糾糾氣昂昂的,大有一股子不將滇池踏平誓不罷休的氣勢。
但經過了一天的戰斗,蠻營之中,一個個的垂頭喪氣,宛如斗敗了公雞,蔫了吧嘰,再也沒有那種趾高氣揚的精氣神了。
這一仗也著實讓孟櫟看清了自己的蠻兵和魏軍之間的差距,這打仗拼得不光是人數,還得看戰斗力,蠻兵雖然人數上占據著優勢,但論戰術素養和戰斗能力,那和魏軍比起來還真是有著天壤之別的。
攻城一日,蠻兵至少也損失了上萬人,折損高達五分之一,照這么一個傷亡速度,恐怕打不了五六天,孟櫟就得把全部人馬都給賠光了。
更關鍵的是,孟櫟看不到一點的勝利希望,在魏軍堅如磐石的防守面前,蠻軍的表現十分的拙劣,除了送人頭之外,根本就沒有任何實質性的進展。
照這么一個打法,蠻兵根本就沒有一點攻破城池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