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是德。對治下百姓一視同仁,沒有任何偏袒,就是有德;對百姓跟族人區別對待,甚至魚肉百姓,就是失德。”
“盡職是德。在其位,謀其政,為百姓做實事,就是有德;在其位,不謀其政,只為家族撈盡好處,就是失德。”
“擔當是德。出了事,迎難而上,敢于擔當,就是有德;出了事,不想著怎么解決,只顧著推卸責任,不敢擔當,就是失德。”
……
乾元越說越快,在座諸位卻是越聽,額頭越冒汗。
尤其是張懷仁,他總感覺王爺的每一句話似乎都意有所指,把他的偽裝一一剝離,臉上火辣辣的,屁股底下更是感覺有東西膈應,坐立不安。
乾元才舉了四五個例子,在場官吏就已經招架不住,眼見如此,當即總結說道:“因此,如果說河伯是因失德而逞兇,那么絕不是原縣令趙承一人失德,而是整個縣衙,是在座諸位一起失德,才有今日之禍。”
“……”
張懷仁等人啞口無言。
經乾元這么一搗鼓,失德還是失德,對象卻從個人覆蓋到集體,如此一來,誰也無法拿失德一事對乾元做什么文章。
等于是絕了后患。
乾元還不就此罷休,看向張懷仁,嚴厲說道:“張大人,你身為本縣縣丞,主管水利,英水河治理不善,你難辭其咎。”
原本乾元并不打算挑起事端,但既然張懷仁這么緊張兮兮,乾元也不介意順勢而為,當場給張懷仁一棒子,敲打敲打他。
也算是為之前的事出一口惡氣。
張懷仁嚇得趕緊起身,躬身行禮,也不辯駁,一臉沉痛說道:“下官失職,還請王爺責罰,愿意引咎辭職。”
他這是以退為進呢,果然是老狐貍。
“罰自然是要罰的。”
乾元也知道,僅憑扣上治水不利這一頂帽子,還不足以把張懷仁徹底打下去,最多就是瀆職,畢竟這不是張懷仁一人之錯。
可乾元也不愿放過打壓張懷仁的機會,“英水已經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趁著冬季枯水期,現在就必須行動起來。”
“張大人,你身為本縣縣丞,理當肩負起責任來,本王就罰你,限期半月之內,籌措齊治水經費以及調配完治水勞役,你可認罰?”
輕飄飄的,乾元就把最難的兩項工作壓給張懷仁。
“下官認罰!”
張懷仁滿嘴苦澀,這一棒子,他是不接也得接。
劇情反轉的太快。
剛才還凌厲反擊的張懷仁,轉眼就成了王爺的手下敗將,在場官吏看得津津有味的同時,不覺悚然而驚,看向王爺的目光已滿是鄭重。
張派官吏更是變成一群斗敗的公雞。
忠叔搖了搖手中羽扇,嘴角露出一絲笑意,至今日起,殿下終于在縣衙樹立起個人權威,再不敢有人無視。
拿住了張懷仁,乾元跟著說道:“治理英水,衙門還需要一人具體牽頭負責,有誰愿意主動承擔此重任的?”
“這……”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目光閃爍。
有乾元關于德的論述在前,這些人是答應也不是,不答應也不是,答應就是自找苦頭,不答應就是無德。
這可太難為人了。
乾元見了,臉色一沉,“怎么,沒人愿意為本王分憂嗎?”說著,目光有意無意掃了張懷仁一眼,讓后者心都在跟著打顫。
為了不一個人背鍋,張懷仁得找個替死鬼。
找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