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叔沒理由拒絕,跟著道:“吏曹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準備在立冬之前組織一場吏員選拔考試,從寒門中選拔德才兼備之士,補充到各級衙門。”
人才,永遠是封地發展繞不過去的坎。
忠叔顯然很懂乾元,甚至都不用乾元暗示,就充當了改革急先鋒,對世家舉起大刀,準備借助寒門的力量,打破世家對衙門的壟斷。
前番世家集團借著馮去疾一案,在神都大肆彈劾乾元,已經也讓忠叔心生惡感,打定主意,準備跟世家好好斗一斗。
忠叔話音剛落,其他人到沒什么,只有戶曹郎中曹叡眼神一凝,心更是一下提到嗓子眼上,卻是強忍著不動聲色,目不斜視。
議政堂的氣氛,一下變得微妙起來。
六曹郎中中,忠叔是原秦王府舊臣,跟乾元是主仆關系,對乾元忠心不二,郭嘉、李淳風、宋慈都是非土著。
只有曹叡,是青丘府本地人。
尤其是隨著馮去疾死亡,馮家式微,曹叡以及他背后的曹家,隱隱成了青丘府世家代表,只有唐家能與其抗衡。
曹叡在藩王府任職,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本土世家的利益。
這是誰都無法左右的。
就算曹叡知道,這會引起殿下的忌憚,都無法改變這一點,既然身在世家那個圈子里,就必須遵守圈子的規則。
現在,忠叔就差明著喊出,要打壓世家了。
可偏偏曹叡不敢多言,現在的殿下實在不是誰能挑釁的,曹叡甚至懷疑,李忠的提議本身就獲得殿下的首肯。
在可難辦了。
坐在上首的乾元,將這一切看在眼里,想了一下,道:“組織吏員選拔考試,從民間招賢納士,這我很贊同。”
“完了……”
曹叡都不忍聽下去了,他預感到,即將掀起一場風暴。
乾元掃了曹叡一眼,接著道:“只是一點,既然是選拔考試,那就不必設置身份門檻,無論是寒門士子,還是世家子弟,甚至是平民百姓,都可以參加,以免滄海遺珠。只要有真才實學,王府就該量才而用,英雄不問出身嘛。”
曹叡詫異抬頭,正好對上殿下的目光。
他明白了!
殿下畫了一條紅線,既不會對世家趕盡殺絕,也不會繼續容忍世家在衙門獨大,甚至是尸位素餐。
如果這樣,世家還敢不識趣,做出什么讓人失望的事情來,那……
曹叡甚至都不敢往下想。
“殿下英明!”曹叡立即表明態度。
忠叔雖然有一點點不甘心,但還是答應下來。
為何不甘?
因為真要允許世家子弟參加選拔考試,那考中者中,起碼有一半以上會是世家子弟,考試的效果似乎就沒那么明顯。
世家無論是修行功法,還是修煉資源,都碾壓寒門,再加上族學支撐以及從小的耳濡目染,優秀子弟自然比寒門多。
真正的紈绔子弟畢竟是少數。
至于平民百姓,要想脫穎而出,那更是難上加難了。
乾元自然也明白這一點,他能壓住封地大大小小的世家,卻不能不考慮來自神都以及世家集團的壓力。
步子邁得太大,就算乾元是實權藩王,也可能摔跟頭。
以封地目前的實力,實在不宜跟世家集團硬碰硬,乾元是能在封地一言九鼎,但總不能把青丘府經營成一個自閉的小天地吧?
只要還要跟外界交流,就必定會跟世家打交道。
遠的不說,東臨新區招商的目標,背后不就是一個個世家嗎?
而且在乾元看來,想要解決世家之患,打破階級壁壘,根本辦法并不是鏟除世家,而是推行教育,讓平民孩子也有接受公平教育的機會。
長此以往,世家的優勢自然就會慢慢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