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立太子風波愈演愈烈時,乾帝終于出手了。
一出手,
就是雷霆手段。
先是第一上奏提議立太子的禮部侍郎徐光啟被革職,讓其告老還鄉。
跟著,在這一輪風波之中,跳鬧的最歡實的二十幾名京官以及地方大員,革職的革職,貶謫的貶謫,調任的調任。
來了一次從上到下的大清洗。
這些大臣們,既有支持三皇子乾泰的,也有支持其他三位封王的,好像是各打五十大板子。
當然,身為始作俑者,三皇子集團損失是最大的。
一時間,朝堂風聲鶴唳,萬馬齊喑,各種流言在暗中洶涌。
有人說,這次的風波根本就是陛下一手策動的,目的就是要讓諸皇子集團跳出來,以便一一拔除,趁機剪除諸皇子的羽翼。
甚至有人說,陛下傷勢大好。
在這樣一種情況,原本熱熱鬧鬧的奪嫡之爭突然冷卻,一下變得安靜無比,四位封王一下變得老實起來。
再不敢鬧騰了。
不管朝廷大臣們是怎么想的,百姓卻是樂見此事的,如果陛下傷勢大好,那必能力挽狂瀾,阻止帝國的頹勢。
就是重振東大陸霸主的雄風,也不是不可能的。
乾元得到消息,卻不甚樂觀。
如果乾帝傷勢大好,那自然是再好不過;可如果只是一時逞威,那奪嫡之爭的暗潮只是被暫時壓制住,總有一天會再次爆發。
而且爆發的會更加猛烈。
在這一輪風波中,楚王府一名叫賈詡的門客,開始漸漸嶄露頭角,引起了五皇子乾恪的注意,提拔為高級門客。
…………
隨著秋考結束,猨翼府各級衙門的改制也告一段落。
在吏曹以及知府衙門的共同努力下,猨翼府下設六縣的縣衙已經完成機構改制,就連下設鄉鎮也都設立了簡易衙門。
一切都跟青丘府看齊。
借著改制的契機,官吏變動也就顯得理所當然,一些官吏被免職,一些能力強的吏員得到晉升,一些能力差的被降職。
完成了一次不大不小的洗牌。
但是誰都知道,這樣的洗牌很不徹底,舊有的勢力格局并未被真的打破。
真正的殺手锏還在秋考,等到考試結果出來,吏曹就能借著安插生員的契機,對各級衙門動手術。
在此過程中,猨翼府本土世家的態度也顯得很微妙。
一方面,他們屈服于鎮南王府的權威,不得不放低姿態,捐款捐物,資助猨翼府正在大力推進的道路、水利、教育等各領域新政。
甚至還非常配合地完成了新一輪的土地丈量。
一系列新政的順利實施,給暮氣沉沉的猨翼府帶來一絲朝氣,竟隱隱有了一絲新氣象,一掃之前的頹敗。
看上去很熱鬧。
但是,貪婪才是世家的本性。
一方面,本土世家借著秋考契機,大肆安排族中子弟參加考試,以便不削弱其在官場的影響力。
另一方面,他們還羨慕東臨新區的發展,聯名到府衙請愿,說什么王府要一視同仁,也要在猨翼府搞新區。
乾元得報,沒怎么考慮就同意了。
只是一點,王府可以向猨翼府共享技術,但是卻不提供資金支持,最終能搞成什么樣,全憑他們自個兒去搗鼓。
這樣一來,那些世家也說不出什么了,畢竟青丘城才是封地中樞所在,猨翼城不可能享受到同等待遇。
在跟世家斗法的同時,乾元也一直在關注青丘國的動向。
自從春季戰役結束之后,這個野蠻的鄰居就一直沒什么動靜,好像憑空消失了一般,連建到一半的蠻牛關都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