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搖城,秦王府。
收到傾城公主冒著很大風險傳來的情報,乾元一時竟不知該作何反應。
他想過新帝乾慎在戰后會采取反制措施。
帝王嘛,
都是要臉的!
就算錯了,那也絕不可能認錯。
只能一錯到底。
新帝乾慎登基也有一年了,再不是之前那個小心謹慎的齊王了,行事風格以及考慮問題的方式,自然也跟作封王時截然不同。
乾元只是沒想到,新帝會做的這么決絕。
這么極端!
一旦新帝跟魏王以及楚王達成和解,那將意味著,帝國內部再無叛逆,自然也就沒有什么內戰一說。
等于基本封死了,乾元在帝國內部擴張的一切可能。
“我有那么可怕嗎?”
乾元苦笑地摸了摸下巴,怎么他的敵人一茬接一茬呢。
新帝等人這么做,自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乾元的崛起,但是對他們自個兒而言,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甚至,他們付出的代價只會更大。
比如新帝乾慎,否定雙王之亂,等于徹底放棄一統帝國的念頭,至少在他這一任上是看不到任何希望了。
魏王跟楚王兩人,也等于跟皇位做了一次無聲的告別。
這在以前都是不可想象之事。
無疑,這是一個雙輸的決定,唯一占便宜的只有世家集團。
乾元很快就捕捉到這一切背后的陰影,也正是他準備大力鏟除的對象,如此看來,雙方的斗爭才剛開始呢。
真是有趣。
“眼界還是窄了一點。”說實話,乾元并不如何鬧心。
不能在帝國內部一展所長,那不是還有出云國嗎?!在攻滅流沙國之后,出云國已經成了乾元砧板上的肉。
等滅了出云國,還有妖族三國呢。
如果把眼界再放寬一點,東大陸之外還有廣闊天地呢,有的是可供乾元施展之地,又何須被困于大乾境內。
等到那時,誰又知道帝國內部會發生什么。
這些人只想著結盟、對抗,卻忽略了一個最核心的問題——所有一切的較量,最終都是要在戰場決勝負的。
打不贏仗,怎么謀劃都是枉然。
就像自殺而亡的流沙王,任其如何長袖善舞,還不是一朝敗亡?!
“還是不夠狠啊。”
乾元對新帝有些看不上眼了。
何必呢?
當初既然那么忌憚乾元,那就不該給乾元什么自主開拓權,而是要想辦法給乾元套上一個緊箍咒。
結果沒有。
大圍剿之戰,既然想讓乾元求他,新帝就該做的更狠一點,比如給楚王一點承諾,讓后者放手一搏,而不是搞什么遮遮掩掩。
結果竹籃打水一場空。
再就是這次了。
既然要跟魏王、楚王和解,那就該給乾元身上潑臟水,一舉將乾元打成反派,讓乾元連翻身的機會都沒有。
而不是還想著保持乾元的秦王封號,搞什么制衡之道。
帝王權術,
真不是一般人能夠玩得轉的。
乾元倒是有點擔心賈詡,按理來說,賈詡身為楚王的首席謀士,也該收到類似消息,并且及時傳給他才是。
結果沒有。
反倒是跟乾元并不站在同一陣營的傾城公主,冒險送出了這樣一份情報,對這個人情,乾元是要記在心里的。
這倒是冤枉賈詡了。
剛剛結束的大圍剿之戰,楚王堅持采納了戴錦的計謀,結果卻沒取得預期成果,反而跟賈詡出現嫌隙。
讓賈詡不愿主動獻計。
楚王乾恪又是個好面子的,自然不會這么快就拉下面皮,跟賈詡主動和解。因此,跟朝廷之間的談判就沒讓賈詡參與其中。
賈詡不知道,也就理所當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