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熱又悶,孟玉蘭沒什么胃口,就點了一碗陽春面。
孟厚德餓的肚子空空,而且還在門口聞了半天香氣,食指大動,干脆要了兩碗面,一碗大排面一碗大腸面,都嘗嘗。
“吃白湯還是紅湯”老板問孟玉蘭。
陽春面分為紅湯和白湯兩種,正宗的上海陽春面是白湯。
孟玉蘭“要白湯吧。”
這陽春面聽起來簡單,但之所以在這家店是招牌,是因為,店里的做法講究。
其他店里的陽春面就是面條煮熟,灑上一點小蔥,但是這家店卻是用雞骨、豬骨和黃鱔骨頭三種骨頭熬制。
這時候炒菜做飯用的更多的是豬油,白白的往湯里加上一點點,再灑上蔥末。
湯是靈魂,看似簡單,聞起來和吃起來,都別有一番風味。
正是因為有這么復雜美味的湯底,所以店里點陽春面的人是最多的。
孟玉蘭的面先上來,她吃了一口,就打開了味蕾。
原本還沒什么胃口,喝一口湯,整個人神清氣爽起來。
盡管店里還是有點悶熱,湯也是熱的。
但是美食就是有治愈心靈的作用。
她舒了口氣,又繼續吃。
很快孟厚德點的兩碗面也上來了。
老板本來還問了要不要先上一碗,等吃完再上,孟厚德大手一揮說不用。
他吃得快。
果然,一碗面,四口都不要,就被他吃光了。
大排面里的大排兩面金黃,用料很舍得,整塊大排將一碗面全都蓋住了,一口咬下去,除了能夠嘗到肉香還能吃出蔥段的焦香。
面條是手工搟的,口感勁道,讓人吃完還想再吃。
他不客氣地吃完又把另一碗給吃了個精光。
他兩碗面吃完,孟玉蘭也剛好喝了最后一口湯。
最后孟厚德摸了摸肚子,還打了個飽嗝,算是滿足了。
吃飽了,這天氣就容易犯困。
只是兩人不能午睡,得在附近去找找有沒有房子出租。
先把孟玉蘭在滬市的住所給搞定。
兩人跑了幾個地方,這時候的租房市場一點也不成熟,要挨家挨戶去打聽。
他們又是外地人,不會講這里的方言,碰了好多壁。
一下午的時間過去,只只找到幾個亭子間在出租。
不到十平米的亭子間,擁擠狹小,孟玉蘭一看就不滿意。
但是這個年代,大部分的年輕人租房其實都是租在亭子間。
要是孟玉蘭是一個人住,將就一下也就算了,但她還得擺攤賣衣服,再加上之后孟厚德和孟煜樹也要過來落腳。
搬家本就是麻煩事,搬來搬去耽誤事,還不如一開始就找到合適的。
兩人回到賓館時已經累得不想說話了,此時的前臺換了個人,是個五六十歲的大叔,看到他們只是多看了幾眼,沒說話。
他們走了一下午,又曬又累,差點就中暑了,路上孟玉蘭吃了兩根冰棍,現在臉上都是紅通通的。
路上的時候,餓了就買了幾個包子將就了一口。
“明天再找吧,早上早點出門。”孟厚德見孟玉蘭沒精打采,以為她是不高興。
其實孟玉蘭只是曬蔫了,情緒倒沒什么問題。
“嗯,爸你也早點休息。”她點點頭,她打算明天早上先去買一瓶防曬霜,要不然這么曬下去,就算不曬傷也要曬黑了。
上樓后,孟玉蘭進了房間,洗了個澡,直接倒頭就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