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板書的小希猛地打了兩個噴嚏,她揉揉鼻子,想著等會就量個體溫,千萬不要感染了。
視頻播放完,評論區也消停了,小希接著講自己的課程。
這就是詳細版的朝代歌,歷史上重大事件都在其中,喜歡歷史的同學定能將每句話對應的歷史典故一一道來。不過這些故事不在本課的講解范圍內,我們接著講甲骨文與青銅器。
平行時空歷朝歷代別呀,甲骨文和青銅器都是已過時的東西,誰能不知道,還是講朝代歌吧。
可惜,他們已經用完了這一次的評論機會,天幕也不會因他們的意志而轉移。
三皇五帝,堯舜禹距離我們太過遙遠,只有口口相傳的傳說流傳了下來,上世紀20年代,一些學者認為中國的可信歷史始于西周,懷疑夏商兩代存在的真實性。直到河南洛陽偃師二里頭遺址的發現,才證明了夏朝的存在。而甲骨文的橫空出世,肯定了一個距今3000多年、長達600多年的朝代商代,把中國有考據可信的歷史提早了一千年。
成湯終于講到我商朝了。
朝代歌雖好看,卻遠遠超出了他們的認知范圍,還是近在眼前的事更加重要。
司馬遷找到遺址才能證明一個朝代的存在,不如前往河南一探究竟。
“天生玄鳥,降而生商”商的先世商族是興起于黃河中下游的一個部落,傳說它的始祖契與禹同時。成湯于鳴條之戰滅夏后,以“商”為國號,在亳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國都頻繁遷移,至其后裔盤庚遷殷后,國都才穩定下來,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稱為“殷”或“殷商”。
成湯“吾不如直接定都于殷。”
感謝后世子孫的試錯。
盤庚“”
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就是商朝的文字甲骨文與金文。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擁有4500年以上的歷史,歷經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諸般字體變化。
同時天幕上的畫面也變成了不同字體的代表作,有甲骨,有司母戊鼎,有李斯諫逐客書,司馬相如子虛賦
平行時空歷朝歷代的書法家也在認領自己的作品。
王羲之“這是蘭亭集序。”錯覺嗎怎么感覺跟自己剛寫的不太一樣。
李二鳳偶像的蘭亭集序是天下第一行書,誰敢反駁。
李白“上陽臺帖。”
顏真卿“祭侄文稿。”
安史之亂前的顏真卿這是何時寫作,怎么如此悲戚
柳公權“玄秘塔碑。”
蘇軾“寒食帖。”
最后,畫面又回到了最開始的甲骨文,上面的文字清晰可辯。
甲骨文是刻在甲骨上用來占卜的文字,已經具備了漢字的結構和使用的規律,目前發現的甲骨文有5000多個,能辨認出來的有1000多個。
正在編撰說文解字的許慎原來在銘文之前還有更古老的文字
一些大夫拿著剛從農人手里收到的龍骨沒想到這居然是一種文字,天幕一說,這些甲骨定會千金難求。想到自己往日開的草藥里不乏龍骨磨成的粉末,真是暴殄天物啊
那么古文字是怎么產生的呢
禮記表記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
我們都聽說過倉頡造字的傳說,傳說倉頡造字之時“天雨粟,鬼夜哭”,“四目靈光”。再加上甲骨文上文字大部分都是用來占卜吉兇的,有此可以推測,遠古時代巫、史是合一的,巫進行占卜時,記錄卜辭便是他們的工作。倉頡造字之時,定是帶著巫師的面具,正在祭祀上天,才會留下這樣的傳說。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