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既有如此功績,祖宗定會庇佑。
武丁在位期間將商朝版圖擴大了數倍,史稱“武丁中興”,論及其中貢獻,婦好功不可沒
生長在新時代的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婦好的獨立精神,她雖為王后卻從不依附于自己的夫君。她有著自己的封地和財產,有自己獨立的軍隊,這種現象在后來的中國歷史上再也沒有出現過。
商代之人不解,有能力便要有與能力相匹配的地位,這不是理所應當的嗎。
后世不知有多少心有丘壑的女子心中震蕩,比起烈女傳,婦好才是她們應該學習的榜樣。
這可是文人最推崇的“三代之治”。
所謂“三代之治”是西漢儒家提出的理想社會,典范朝代,即“夏、商、周”三代。“夏禹、商湯、周文王”被稱為三王,道德高尚,是后世帝王的楷模。
當然,這些都是古人想象中的烏托邦,夏商并沒有足夠的信史留下,三代真正的影響是開創了中國最早的國家政治文明。
夏朝開創了家天下的政治模式,商代君王稱帝,擴大了君權,周代確立了宗法制和嫡長子繼承制,這才是“三代”對后世真正的意義。
先秦典籍被項羽一把火燒了個干凈,我們不知其中有沒有婦好存在過得痕跡,但漢朝恢復的文獻中卻沒有任何記載,有關婦好存在的證據都是在婦好墓出土的文物中發現的。我們無法想象商周時期經歷了怎樣的思想變革,才會將這樣一位傳奇女子存在過的痕跡磨滅干凈。以至于后來的歷史中,女子地位越來越低,到明清時期,女子徹底淪落為男子的附庸,甚至有了“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奇談怪論
明清腐儒“牝雞司晨,惟家之索”
“女子當以貞靜為先。”
“女子無才便是德。”
孔子“都要餓死了還談什么貞潔”
亂世之中哪有那么多講究,孔子好奇地聽著天幕之言,將婦好之事一一記錄在冊。
秦始皇“典籍中可有婦好的記錄”
侍人“沒有”
“那便將天幕所言記下來”
“唯”
秦始皇從不認為女子不如男子,宣太后的例子在那擺著呢。秦武王去世后,若沒有宣太后穩定大局,秦國不可能平穩的過渡到昭襄王手中。
扶蘇腦子急速運轉,思考著天幕所言,果然讓他發現了盲點,“項羽”
始皇帝與群臣看向依舊跪在地上的長公子。
扶蘇理清自己的思路道,“項羽一把火燒了先秦典籍,漢朝重新恢復,可見,項羽在漢朝建國之前,就在這20年間。而這些年,哪里的先秦典籍最多”
秦始皇雙眼微瞇,“咸陽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