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繼位。當時秦國地處偏僻的雍州,被當做夷狄,六國都不帶秦國玩。秦孝公在國內頒布了著名的求賢令,命國人、大臣獻富國強兵之策。商鞅聽說后,便投奔了秦國。
天幕上出現的是電視劇名場面商鞅游說秦孝公。
商鞅第一次用帝道游說秦孝公,孝公聽后直打瞌睡。五日后,商鞅再次會見秦孝公,用王道之術游說,孝公有點興趣,但還是沒有得到認可。商鞅意識到,秦孝公意在爭霸天下,對耗時太長才能取得成效的帝道、王道學說不感興趣。第三次商鞅用霸道之術游說,終于獲得了孝公的肯定,商鞅暢談富國強兵之策,孝公聽得十分入迷,膝蓋不知不覺向商鞅挪動,二人暢談數日毫無倦意。
剛剛即位的秦孝公“立刻前往邊境,迎接中庶子衛鞅。”
如果不是秦國國力太弱,他都想直接派兵攻打魏國,將商鞅搶到秦國。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為左庶長,開始了第一次變法改革戶籍制度,令民為什伍,實行連坐法;輕罪用重刑;重農抑商,獎勵耕織;獎勵軍功,按功受爵,廢除世卿世祿制;燔詩書而明法令,禁宦游之民。
評論區
“原來焚書是秦國的傳統啊。”
“焚書確實是統一思想的最好方法。”
“日本侵華時,在滿洲實行奴化教育,不能學習中文漢語,只能學習日文,細想一下,若是連續三代人都不學中國文化,那個地方就不再屬于中國了。”
平行時空
始皇時還沒有焚書,但李斯已經提過這個建議,他內心深處也是同意的。愚民弱民是法家提倡的。
如果國家是一架精密的機器,那么黔首就是一顆顆螺絲釘,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行。一旦他們讀書明理,對功名利祿有了追求,必定會心有不平,惹事生非。
儒家的人卻坐不住了,怎么著,看天幕的意思,是覺得焚書是對的
劉徹“日本侵華”
他看向身邊的衛青,“日本在何處”
衛青茫然道,“臣也不知”
霍去病朗聲道,“不論這日本在何處,臣都能將其踏平,獻給陛下。”
劉徹哈哈大笑,暢快道,“朕有冠軍侯,定能踏平四夷”
此時的日本還是彌生時代,正向農耕社會轉變。唐高宗時期,日本才定下國名。
朱元璋“這不是咱定下的不征之國”
他三觀有些崩潰,那樣一個彈丸小國也敢肖想侵略上國,還讓他們成功了
朱棣“太子,咱要打日本,國庫能拿出多少錢。”
朱高熾“日本孤懸海外,要造船,要訓練水兵,這些都需要時間。”
朱棣“咱又不是馬上就去,先定個計劃。”
朱高熾“是,只要不是馬上出發,國庫定能拿出足夠的糧草。”
朱高熾雖然溫和仁善,但他也是大明統治階級的一員,將中原大地看作自家禁臠,自然看不得有人將手伸到自己的領地里。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