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次變法維新,都不僅是一種治國方略的重新選擇,而且是一種利益關系的重新調整,這也是改革會遭到阻力的真正原因。譬如,商鞅變法中“獎勵耕戰,實行軍功爵制”為平民進入上層打通了通道,使秦國欣欣向榮,日益強大。但卻打破了延續幾百年的貴族的世襲制,因此得罪了貴族勢力。商鞅在秦孝公病重期間,獨攬軍政大權,也使得秦國內部權力斗爭激化。
評論區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因此秦孝公死后,公子虔羅織罪名,巫其謀反。這個公子虔,就是前面提到過的太子老師,太子犯法,處罰老師,公子虔被處以劓刑,就是割掉了鼻子。
公子虔打了一個大大的噴嚏,還好,鼻子還在。
聽聞孝公派人去迎接商鞅,他的雙眼折射出滲人的寒芒,反正變法之策已悉知,商鞅就不必留下了。他派出親信埋伏在國都外的小道上,只等商鞅一到便下殺手
商鞅逃亡到邊關,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見他未帶憑證,告以商君之法,留宿無憑證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想到魏國去,但魏國因他曾騙擒公子卬,拒絕他入境。
商鞅回秦后潛回封邑商於,發動邑兵攻打鄭縣。秦惠文王派兵征伐,商鞅失敗戰死。其尸身被處以車裂之刑。商鞅雖然被殺害,但商鞅變法的措施在秦國繼續實施了下去,他主張的法家思想也成為秦國占統治地位的政治思想。
評論區
“商鞅居然是被自己的法律給坑死的。”
“這說明秦國變法之策深入人心啊。”
“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劉邦興味的目光看向蕭何,其他人也悄悄注視著蕭相。
蕭何摸不著頭腦商鞅乃是三百多年前的古人,與我何干
不止是秦朝,漢承秦制,將秦朝的法治思想全盤保留了下來,只在具體實施中有所區別。此后兩千年封建帝制,都是在秦法的基礎上修修補補,從另一個角度實現了“秦法永存”。
評論區
“商君籍沒,秦法永存”
“法治雖然嚴苛,但比人治更公平。”
“我們現代都是依法治國。”
秦孝公“君已知結局,無怨嗎”
商鞅“不怨,只有秦國能世代奉行變法之策,只有秦國能讓臣千古留名”
秦孝公“孤定會給商君留一條退路。”
商鞅“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在所不惜”
商鞅見過不少變法的國家,沒有哪個變法者能有個好下場,更甚者,人亡政息,變法之策中途夭折,那才是真的死不瞑目。
秦始皇又是漢承秦制,秦朝的法律既然沒有錯,為何會亡國
劉徹法治比人治更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