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開始講解下一個話題。
大臣變法總會受制于上位的皇帝,若是皇帝親自下場主持變法呢接下來我們要說的就是雍正變法。
雍正,愛新覺羅胤禛,清朝第五位皇帝,清庭入關后第三位皇帝。
這個名字在很多位面引起了軒然大波。
秦漢唐明等漢族統治者的朝代震驚于這個皇帝的名字。
劉徹“異族”
李世民“居然會有異族統治中原,后世的朝代干什么吃的。”
朱元璋“是蒙古人嗎”
朱棣“前幾日看朝代歌時記錄下來的筆記呢,找出來。”
朝代歌是第二次天幕出現時播放的,他們當時只顧著關注自家朝代的事,其他朝代還沒有仔細研究。
再看到天幕上出現的雍正畫像,更多的漢人憤怒了。
“這是什么發型,好難看”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損孝之始也。”
“果然是蠻子,不通中原禮儀,不懂圣人教化。”
從秦漢開始,后面的朝代有一個算一個都以中原正統自居,如何能接受被異族統治。
若是自己生活在清朝,豈不是也要剃這樣的頭發
“他們的氣節呢”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寧可一死,也絕不向異族屈服。”
出于義憤,不少文人義士將自己的想法發到了評論區,無差別攻擊清朝統治下的文人。
可惜,在功名利祿的誘惑下,他們已經做出了選擇,面對無數人的謾罵攻擊,也只能唾面自干,默默潛水,不敢發聲。
清朝,尤其是康熙朝關注的重點就不同了
自從第一次沒有做課后作業吃了個啞巴虧后,康熙便回到紫禁城,每次天幕開啟都會宣兒子們一起看,順便考校課業。
太子已經被廢,大阿哥也被圈禁,五阿哥,七阿哥與皇位無緣,站在一眾皇子中如同隱形人。三阿哥在修書,籠絡文官,四阿哥一向低調,給人一種沉默寡言與世無爭的感覺。剩下的皇子以八阿哥為首,聯合文武群臣在朝堂向康熙帝提請立太子,請立的對象就是八阿哥胤禩。
這讓年老體衰的康熙帝驚覺,自己這個八兒子居然在不知不覺中籠絡了這么多朝臣。
康熙帝就像一只衰老的猛虎,用警惕的目光注視著任何想要從他手中分走權柄的人,即便這個人是自己兒子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