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朝吏治清明是整個清朝之最,可惜人亡政息,乾隆并沒有繼承他的政治理念。”
“能成為明君的都有一個屬性勤政”
“雍正在位十三年,共批閱奏折41600余件,其中漢文35000件,滿文6600件。朱批超過一千萬字,平均每天4000字。合理懷疑,他存粹是被累死的吧。”
康熙心有不忍,難得地對這個給自己收拾爛攤子的兒子露出了幾分溫情,“老四,你要注意身體啊,還沒朕活得長。”
胤禛謝過皇阿瑪的關心,不過,既然坐上了那個位置,自然要盡職盡責,擔負起整個王朝的命運,不能辜負皇阿瑪的信任。
八阿哥派的幾個皇子神色莫名,他們在心里衡量八阿哥能不能應付這樣的局面。
不可能的,八阿哥經營賢名,交好滿朝文武,怎么可能實行這樣的政策,斬斷自己的根基呢。
這樣一想,心里對于胤禛上位的惡感多少減輕了一些。
八阿哥胤禩也想到這些,臉色有些難看。
可以預見,天幕過后,四阿哥會成為很多大臣攻訐的對象,但也會有很多正直之人擁護在他的身側。
最重要的是,康熙的態度。
康熙看到了胤禛的能力,這是天幕蓋棺定論的,康熙終究是大清的皇帝,他要為清朝的長治久安負責。
四阿哥胤禛也必須親自下場,加入這一場皇位之爭,再也不能自稱“一閑人”躲避爭端了。
已經成為皇帝的雍正則有些憂慮。
怡親王擔憂道,“皇兄,你要多注意身體啊,咱們兄弟很久都沒有去打獵了,要不過幾天就去獵場轉轉。”
雍正擔憂的卻不是這件事,“胤祥,天幕上說人亡政息,難道朕的政策也被后繼之君廢除了。”
打獵之前還是先打不孝子吧
但是,說完雍正改革的優點,我們也要看到其弊端。雍正執政期間實行海禁,閉關鎖國。雖然雍正本人精通西學,會說多國語言,還有身著西式服裝的畫像流傳于世。而且當時外國來華商船有很多,但他卻不允許國人出海經商。過分重農輕商,文化,使得中國落后于西方的發展歷程,導致了百年后亡國滅種的危機。
胤禛悚然而驚,“亡國滅種”這樣的罪過可不是一般人能背得起的。
康熙也意識到問題,“天幕之意是說我大清落后于西方,被西方亡國滅種”
怎么可能呢
“我大清乃天朝上國,怎會被西方蠻夷打敗。”
雍正徹底坐不住了,如果說“人亡政息”只是自己的政策被廢除,只要于大清統治有利,雍正可以理解。
但被西方蠻夷亡國滅種這樣的恥辱他可忍不了了。
“先將所有西方之人控制起來,不能讓他們將天幕的消息傳出大清。”
怡親王不解的對著雍正道,“因為閉關鎖國導致華夏落后于西方可是可是這個政策本是為了國朝的安定,為了保衛海疆不受侵擾啊。”而且這是從明朝開始延續下來的政策,幾百年過去了,怎么會有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