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定定的看著天幕,他能感受到天幕對于清朝的復雜感情,想來都是因為百年后的那份屈辱吧。
“華夏即使是杰出的君王也缺乏世界眼光”
朕不想讓后人失望,更不想背負這樣的歷史罪過
后世對雍正帝的評價經歷了一個復雜的變化過程。過去我們說起康乾盛世,總會忽略其中的雍正皇帝。因為清宮劇的興起,從康熙朝九子奪嫡,到乾隆帝六下江南,存在感都太高了。夾在中間的雍正朝時間短,沒有奪嫡之爭,沒有后宮傾軋,似乎沒有什么有趣的事,存在感十分薄弱。
評論區
“康熙和乾隆可真是太“有趣”了。”
天幕下的人卻覺得后人太過促狹,皇帝要多不務正業才能有那么多有趣的事流傳下來。相比之下,他們更喜歡雍正這樣“正常”的皇帝。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雍正的形象被刻意污名化了,反倒是康熙乾隆并沒有想象中那么英明。
小希認為一切都是源于利益,明末以來,朝政皆出自文臣集團,但凡有悖文臣集團利益的皇帝,在歷史上大都沒有好的評價。
萬歷皇帝朱祤鈞,因為張居正變法以及親政專權,被史書記載幾十年不理朝政,實際上萬歷三大征都是在神宗皇帝主持下進行的。明太祖朱元璋和崇禎皇帝朱由檢因為嚴懲腐敗,嚴重打擊了文臣集團利益,因此被一再污蔑成暴君昏君。正德皇帝朱厚照扶持武將和宦官集團與文官打擂臺,落了個貪玩好色不務正業的名聲,最后因落水救治不力而英年早逝。清朝雍正變法,再次打擊了文臣利益,于是又一個暴君被塑造出來。反倒是對文臣一再妥協,對腐敗睜眼閉眼的康熙、乾隆,被文臣集團歌功頌德,成了千古一帝。
評論區
“heitui,這樣的千古一帝不要也罷。”
“呵呵,這真不是諷刺嗎”
天幕中提到的幾個皇帝都驚呆了,他們看著殿中的文臣,沒想到后世還有這樣的說法,合著朕這皇帝做什么事還得看你們的臉色。
朱元璋“看來咱還是殺的少了,讓你們有功夫嘰嘰歪歪。”
洪武朝臣真是受夠了,他們已經過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了,后世的文人還要害他們。
一人做事一人當,請不要隔著時空碰瓷,屑屑
朱厚照一蹦三尺高,看著天幕,問著身邊的近侍,“這是什么意思,什么意思”
“朕貪玩好色,朕英年早逝”
所以與文臣這場戰斗終究是輸了嗎
不,朕不能認輸,天幕是偏向朕的,朕要做好這個皇帝,讓他們想造謠也沒有由頭。
而萬歷皇帝則是淡漠的看著天幕,他已經佛了,反正也爭不過文臣集團,那我不爭了,隨便吧。
譚嗣同說“各國變法無不流血犧牲,今中國變法,流血犧牲從我輩始。”
中國歷史在每一次重大轉折關頭,商鞅的亡靈總會一再被人請出,或謳歌,或詆毀,這實際上是為了在托古改制的幌子下,推行自己的政策。商鞅已經被符號化了,成為一種象征,一個寓言。所以說,我們看歷史,看的并不是千年前的時代,而是借古言今。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終于將話題轉回來了,小希心有戚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