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熱知識,感而有孕”
“華胥踩在一個大腳印上生下伏羲,女登夢見神龍懷孕生下炎帝,附寶看見閃電環繞北斗星而生下的黃帝。”
“帝嚳的妻子姜原在野外看到野人腳印,踩上去后,感而有孕,生下周朝的始祖棄。帝嚳的妃子簡狄吞下玄鳥卵,生下商朝的始祖契。”
平行時空下的觀眾有些奇怪,天幕的關注點是不是偏了,這些傳說有什么好議論的。
古時候的賢王生而知之,乃是天神下凡,所以才能有那樣偉大的成就,他們治下民風淳樸,百姓安居,為后世所推崇。
可是很快,他們便看到評論區的解答。
“這些傳說不能說相似,只能說一模一樣,一看就是同一個模版編出來的。”
“這段時間可能正處于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的轉變期,群婚、走婚都很常見,很多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后人在寫史書時不了解這段歷史,便給他們編撰了一個傳奇的出身。”
“畢竟若是說某位賢人父不詳,這也太難聽了。”
平行時空的古人只覺得三觀盡碎
居然是這樣
很多人立刻找到自家收藏的典籍,翻找原文,一一核對。
上次天幕提過的群婚制,母系社會,居然以這樣不可辯駁的方式再次出現。
他們再也無法直視史書上的先賢了。
明清腐儒想斥罵天幕妖言惑眾,卻發現周圍人都一副原來如此的樣子,只能將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
而那些正在看天幕的先賢倒是接受良好,他們并不避諱自己的出身。
說到底,此時尚未建立后世的道德觀倫理觀,群婚、走婚都是司空見慣的事。
聽到后世給他們編撰的神奇出身,他們反倒像看猴戲一樣,驚奇連連。
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時期就為商王朝鎮守西戎,保衛西部邊陲,秦國始祖秦非子是商朝名將飛廉之子惡來的后人。商朝末年,飛廉、惡來都是商紂王的部下,周武王伐紂,殺了惡來。
惡來這一次看看誰殺誰。
周武王滅掉商朝后,命商紂王的兒子武庚管理商朝舊地,商朝遺民終于安心,不用擔心被新老板打擊報復了。
周武王雖然出于仁義的名聲考慮,留下了武庚,但他又擔心武庚會叛亂,畢竟他們互為殺父仇人。武庚從大國的皇子變成了小國的諸侯,怎么想都不可能甘心認命。于是,周武王便分封了自己三個弟弟在殷都周圍建國,監視武庚。
周武王死后,成王即位。成王年幼,國政交由周公旦輔佐。此時以武庚為首的商朝殘余勢力聯合監視自己的三個諸侯發動了三監之亂,這一波,主打一個化敵為友,大義滅親。這次叛亂,嬴氏部族也有人參與,失敗后,惡來的子女被流放到汧渭之間。
“三監”管叔、蔡叔、霍叔尚未離開鎬京,便被劇透未來造反,他們怕是再也無法離開了。
周武王“孤死的那么早嗎”
周朝初立,主弱臣強,怪不得自己的親弟弟都會叛亂。
商紂王“呵,這就是仁德無雙的周武王假仁假義,偽君子”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