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默默從跪坐,便成五體投地狀,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大王,罪臣自請削爵免冠,將為士卒,罪臣絕不會背叛大秦,背叛大王”
他為大秦奮戰一生,這個強大的國家也是他的心血
贏稷忙將其扶起來,“武安君寡人知道你是為了大秦,為了寡人,你放心,寡人不會行此昏聵之事。”
是的,贏稷從旁觀者的角度一眼就能看出,自己定是被鬼迷心竅,被失敗沖昏了頭腦,行事太過偏激。只要能冷靜下來想想就知道,白起是不可能叛變的。
當年他掌握整個大秦的軍隊也沒有二心,如今病體沉疴,又怎會自取滅亡。
一代軍神白起就這樣死在君王的猜忌中,他為秦國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秦人牢記其功績,又憐惜其“死而非其罪”,很多地方都建祠祭祀他。
武德九年,李淵與群臣也在看著天幕。
李淵“白起不及朕的李靖,李靖是蕭銑、輔公祏膏肓,古之名將韓、白、衛、霍,豈能及也”
李世民“白起為秦平趙,乃被昭王所殺乃君之過也,非臣之罪焉。”
李世民也有不世之功,卻遭到父親打壓,被拘束在長安,不能領兵打仗,他對白起的經歷深有體會。
李淵二郎是在映射什么嗎
若不是朕的兒子,安能統領大軍,卻不遭帝王猜忌
李淵是真的沒有自知之明,他也不想想,若不是李世民南征北戰,哪有他的帝王之位。憑著他一遇到強敵便遷都的作風,早就不知被誰消滅了。
白起打仗從不以攻城奪地為唯一目標,而是以殲敵有生力量作為主要目的,他善于野戰進攻,戰必求殲。我們的偉大領袖曾贊白起“論打殲滅戰,千載之下,無人出其右。”他的軍事戰略也多是以殲滅敵軍有生力量為目的的,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提出“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的戰略思想,用一個延安,換取了全中國
白起這是何人,與他的所思所想如出一轍,若有機會,定要好生交談一番。
天幕下的古人也繃不住了,天幕提起他們這些王侯將相沒有任何敬畏之心,甚至隨意指點評論,對此人卻尊稱“偉大領袖”
他們真的很好奇,天幕中后世的朝代是什么樣子的,這個人難道是那個朝代的締造者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