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煬帝去禮遠眾曰煬,這是惡謚。”
昏庸好色的陳叔寶死后,隋朝給他的謚號就是煬,沒想到,這個謚號又用到了自己兒子身上。
近些年,楊勇行事越來越荒唐,生活奢靡,寵妾滅妻,還擅自接受眾臣朝拜,完全不將皇帝放在眼里。夫妻二人本已商量著換太子,楊廣就是他們看好的人選。
楊廣與楊勇恰恰相反,他生活簡樸,愛重妻子,很得獨孤伽羅喜歡,沒想到這一切都是演給他們看的
楊堅“不可只聽天幕一面之詞,待查清事實真相再決定太子歸屬吧。”
獨孤伽羅“若是廣兒也不行,還能立誰”
拿到偽造的圣旨,胡亥還是不能安心,畢竟長公子扶蘇才是秦國上下公認的繼承人,只要扶蘇活著,他的皇位就坐不安穩。于是,他們偽造了一封詔書,派使者送到上郡,詔書中斥責扶蘇為人子不孝,蒙恬為人臣不忠,在邊關多年,不能建功立業,還多次上書反對始皇的政策,又因為沒有被立為太子而心生怨恨。于是,賜劍自殺
扶蘇心如死灰,當即就要自刎謝罪,蒙恬看出了其中的問題,勸道“陛下在外出巡,沒有立太子,命你與我在邊關掌握十萬大軍,這是多么大的責任啊,怎么能因為一封詔書就自殺呢。我們應該回去面見陛下,若是陛下親口說了,再死不遲。”扶蘇卻說“父親命令兒子死,還有什么可請示的。”當即自刎。
蒙恬也被使者奪了兵權,打入大牢。
扶蘇嘭的跪倒在地,他不敢相信自己這么輕易就自殺了
始皇側頭看向自己寄予厚望的長子,眼中涌現出一些失望的情緒,很快,這些失望就被另一種情緒所取代,那就是喪子之痛
那是他的長子,是帝國未來的繼承人,怎能這般輕易死于小人之手。
憤怒與懊悔充斥在他的心間,他不由得質問自己,為何要追求虛無縹緲的長生,為何沒有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培養繼承人上,任由他被儒家教歪。
“將商君書抄寫十遍,好好反省自己錯在何處。”
扶蘇“唯”
蒙恬也默默跪下,沒有看穿使者的陰謀就是自己的無能。
后來,胡亥、趙高要殺蒙恬的時候,蒙恬說“自吾先人及至子孫,積信于秦世矣;今臣將兵十余萬,其勢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從我的祖父、父親到我,代深受秦王信任。現在我領兵十多萬,足以背叛朝廷,但是我就算死也要恪守君臣之義的原因,是不敢辱沒先輩的教誨,而忘記先王的恩德啊。蒙恬至死也沒有一句抱怨,他不只是為了大秦,更是為了有知遇之恩的始皇陛下
始皇起身,將蒙恬扶了起來“卿乃國之柱石,大秦有賴于卿。未能力挽狂瀾,非卿之過”
蒙恬虎目含淚,感動道“臣萬死難報陛下之恩”
蒙驁、蒙武看著自家年紀尚幼的孩子,欣慰道“小子,做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