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群臣都無語了,不說情商滿點的王翦老將軍,便是年輕小將李信也嘖嘖稱奇,“這人若是不被忌憚,我的李字倒過來寫。”
一向被人認為是低情商的白起嘆道“這可真是一個昏招,若是忠心便表現出來,若是想要自立就不必假惺惺的逢迎漢王。韓信的所作所為就是在兩邊橫跳,得不償失。”
秦始皇終于確定了一件事,天幕說的沒錯,韓信當真一點都不懂政治規則,他覺得自己的功勞能得到一個王侯之位,但這種事卻不應該他自己提出來。政治上的事,哪有那么多公平,你以為是賣東西呢,還能等價交換。
始皇默默道“韓信還是做一個大將軍吧,他不適合進入朝堂,只適合征戰四方。”
扶蘇道“他若是遇到父皇這樣的主君就不必擔心這些問題了,可惜劉邦自身勢力不夠強,自然容不下比他還要強大的韓信。”
淮陰侯韓信呆呆地看著天幕原來這個時候,我就做錯了嗎
若是不想要我做齊王,那你直接說啊,難道我還會反叛嗎
龍且戰死后,項羽終于有了些恐慌的情緒,但他抽不出手攻打韓信,只能派出使者前去游說。使者武涉規勸韓信“劉邦多次落在項王手上,是項王的憐憫才讓他活了下來,但他一脫身就立刻攻打項王,這種人不講信用,不能共事。現在楚漢相爭,但決定成敗的卻是您,您幫項王,項王贏,幫劉邦,劉邦贏。如果項王今天被劉邦殺了,明天就會輪到你。”
評論區
“說的好精準,楚漢相爭,劉邦防守的很艱難,全靠蕭何在后方供應糧草兵員,補充損失。項羽也不輕松,因為他沒有一個蕭何幫忙穩定后方,原本能幫他的范增已經被他氣走了,他的消耗短時間補不上來。韓信就是打破平衡的那個外力,只要他做出選擇,勝利的天平就會向他所在的那一方傾斜。”
漢高祖劉邦身子微微前傾,聽得更加認真,這段歷史是他不清楚的,他只知道項羽的使者曾接觸過韓信,但并不知韓信的回應,這也是他心里的一根刺。
可以說,這個時候,天下歸誰,韓信說了算。所有人都在等著韓信的選擇,韓信最終選擇了漢王劉邦,他說“當年我在楚國,只做了一個執戟郎,我的計策謀劃,項王一概不用。而劉邦卻封我為上將軍,將自己的衣服讓給我,將自己的吃食分給我,對我言聽計從。我不能背叛漢王的信任。”
蒙恬嘆道“韓信堅守忠義,至始自終忠于劉邦,但他不知道,他和劉邦不可能共富貴了。”
扶蘇也贊同道“韓信此人重視恩義,他是能為自己認可的主君效死的人。”
蒙毅道“他看中這些小恩小惠,卻看不清天下大勢。”
事后,蒯徹勸他說,“楚漢兩方陣營都困在滎陽,不得寸進,不如讓他們同時存在,您和他們三分天下,憑借您強大的軍隊定能統一天下。”韓信卻說“漢王十分信任我,視我為肱股之臣,我聽說,乘坐他人的車子,就要承載他人的禍患,穿著他人的衣裳,就要懷揣他人的憂患,吃了他人的食物,就要為他人的事業效死,我不能背信棄義。”
蒯徹都無奈了“大王平定了整個北方,功高震主,天下無二,即便回到漢軍,劉邦也不會信你,到時候你還能去哪里呢”韓信思索再三,還是沒有背漢自立,他相信漢王的信義,相信憑借自己的功勞就應該被封為齊王,但是他也沒有遵守劉邦的命令去和劉邦會師。
評論區
“蒯徹和范增肯定有共同語言。”
“蒯徹也被韓信氣走了吧,后來他裝瘋賣傻做了一個巫師。”
“他說了這樣的話,劉邦不可能容的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