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奉行做好事就要做到底的理念,他命軍士拒絕那些犒勞,說自己的糧草充足。秦地百姓更加心悅誠服,唯恐劉邦不能在秦地為王。
始皇嘆道“攻心為上,劉邦已盡得秦地民心。”
始皇的政策都是大開大合,站在國家的角度高屋建瓴,從沒有想過用這樣的攻心之法,也沒有仔細看過組成大秦的每一個普通百姓,“此法值得大秦效仿。”
公元前206年,項羽攜巨鹿大勝之姿來到函谷關,劉邦謹守關門,拒絕諸侯入關,項羽十分惱怒,這在這時,劉邦陣營出了一個二五仔,曹無傷密告項羽,說沛公要在關中稱王。關中是秦朝國都所在地,政治地位很高,又有關中平原千里沃野,經濟富庶,不出幾年便能擁有一支源源不斷的強軍,這樣的地方項羽怎么可能放棄。他立刻強攻函谷關,進駐新豐鴻門,要與劉邦決一死戰。
評論區
“二五仔最該死。”
“歷史名場面鴻門宴要來了。”
“鴻門宴堪稱劉邦一生最驚險的時刻。”
漢高祖劉邦也感慨萬分“當日若不是子房善謀,樊噲英勇,再加上項羽不合時宜的仁慈,朕就要身死當場了。”
就在這時,項羽陣營中也出了一個二五仔,此人乃是項羽的叔父項伯,項伯與張良有舊交,他不忍心將好友陷入危險的境地,便悄悄騎馬來到劉邦軍中密會張良,希望張良與他一起離開這里。
項梁看向身邊的小弟項伯,眼中滿是不可置信,“那可是敵人,你怎能通敵”
項伯張口結舌,勉強解釋道“張良與我項家交好,怎能將其陷入危險的境地呢,這這不道義啊。”
項梁失望的看了他一眼,“戰場之上哪有什么道義,只有勝負,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張良找了個借口,“我奉韓王之命,送沛公入關,現在沛公身處危難之中,我怎么能悄悄地走呢,我得跟沛公辭行。”項伯重視道義,對張良如此作為自然也很贊成。然后,張良找到劉邦將此事一五一十的告知劉邦。劉邦害怕了,他的實力遠不如項羽,若是與項羽正面對上,他的基業就全完了。
劉邦向張良問計,張良便提出了一個釜底抽薪的計策,“您直接告訴項伯,就說您不敢背叛項王,請項伯為您說話。”
項伯被請進營帳,劉邦殷勤的招待他,親自給他斟酒,還與他結為兒女親家,等到項伯喝的有些迷糊了,劉邦才開始訴苦,“我自入關之后,秋毫無犯,府庫宮室財物都封存好,就是為了等項將軍來接收,怎么敢反叛呢”項伯相信了劉邦的說辭,回到鴻門楚營后百般勸說,終于讓項羽的態度有所緩和。
評論區
“張良算準了項伯與項羽的心理,項伯堅守著他所謂的道義,看劉邦這么可憐,肯定會心生憐憫,而項羽對親人的建議根本不會拒絕。”
“項家人在某些方面都挺單純的,很容易相信別人的示弱,他們怎么斗的過謀圣張良和老流氓劉邦。”
張良并不是很想跟老流氓相提并論呢。
漢高祖劉邦“什么叫老流氓,乃公這是謀略,示敵以弱好吧。”
項伯漲紅了臉,悄悄往后縮了縮,不敢讓兄長看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