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區
“張良真不愧是與姜太公并列的人物,難得的政治家。”
“虛假的秦二世胡亥,真正的秦二世劉邦”
“若是真的分封了,劉邦將來面對的就不是七個異姓王了,那得是七十個。”
“始皇開創的制度全都被漢朝繼承了下來,后來又延續了兩千年,也不知始皇知道后會不會感到欣慰。”
始皇哼了一聲,瞥了扶蘇一眼,冷冷的道“朕不想自己費心籌謀的一切被其他人摘了桃子,朕的制度自然要在大秦延續下去。”
扶蘇俯身拱手,認真道“父皇,兒臣謹記”
在韓信的故事中曾提到過韓信欲自立為齊王,當時劉邦被困在滎陽,日日盼著韓信來救,卻沒想到等來的是韓信自立為王的消息。還好有陳平張良及時“提醒”,劉邦順勢封韓信為真齊王,用一時的妥協換取更大的利益。他們怕是也沒想到,這么簡單的順水人情居然籠絡住了韓信,成功解決了漢內部的矛盾,將韓信拉攏到了自己這一邊。
東漢荀悅評價此事“取非其有指齊地本非劉邦所有以予于人,行虛惠、而獲實福。”用一個鞭長莫及的齊國,換取了韓信的幫助,為楚漢相爭的天平增加了一個重要的砝碼。韓信站在漢王一邊,劉邦便能掌握主動權。
淮陰侯韓信已經將酒壇摔碎了,他真是悔不當初,沒有想到堂堂漢王居然如此言而無信,而他也確實太好騙了
漢高祖四年,漢對楚形成合圍之勢,韓信在齊地不斷騷擾楚軍,彭越在梁地斷絕楚軍糧道,不斷壓縮項羽的生存空間,項羽迫于局勢,不得不還回了劉邦的父親和妻兒,與劉邦講和。他們商定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東邊歸楚國,西邊歸劉邦,雙方解甲歸田,互不相犯。
項羽依約拔營退兵,劉邦也準備收兵回漢中。就在這時,張良看出了項羽腹背受敵的處境,與陳平一起勸諫劉邦,“如今漢據天下三分有二,正是滅楚的有利時機,應該窮追不舍,畢其功于一役。不然便是放虎歸山,遺患無窮。”
項羽怒目圓瞪“豎子不講信義,吾恥于與其為伍”
項梁輕飄飄的說“可是他贏了,你輸了,在群雄爭霸中誰靠信義活著。你還是要多讀兵書,戰場之上哪有那么多堂皇正義之事。”
劉邦采納了張良的意見,率大軍追擊項羽,并命韓信彭越合圍項羽,但我們都知道,韓信彭越并沒有響應劉邦的號召,他們的失約讓劉邦吃了一個大敗仗。
劉邦心中的懊惱可想而知,在張良的勸說下,劉邦為韓信彭越增加了封地并劃分地界,兩人終于派兵來援,垓下之圍中,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終于打敗項羽,長達四年的楚漢相爭以劉邦的勝利告終。
王翦搖搖頭,跟自家兒子說,“為人臣子就要謹守本分,千萬不要做一些惹人懷疑之事,韓信彭越此舉便是在劉邦的底線上蹦跶,也不怪劉邦要除掉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