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聰明人將整件事往前倒了倒,發現一切的起因都是因為大將軍和冠軍侯早逝,若是他們還活著,誰敢動太子
退一萬步說,若是他們還活著,誰能在軍事上勝過太子
恢復理智的武帝建了一座思子宮,一座歸來望思臺思念長子劉據,可惜,人死不能復生,這一切不過是徒勞罷了
劉徹似乎能感受到那個年邁的自己那時的心情定是悔不當初的
一著不慎,被人掀了棋盤
巫蠱之禍幾乎將滿朝文武血洗了一遍,武帝培養多年的太子也死了,幾個與此事有關的皇子都被牽連。
征和四年,武帝封禪泰山,這一路上他看到了百姓的困苦,看到了多年戰亂帶來的惡果,大漢已經不堪重負,搖搖欲墜,再也經不起動蕩了。
武帝清醒的意識到再次改弦易轍的時候到了,他拒絕了桑弘羊等人在西域輪臺地區屯田的請求,毅然頒布了輪臺詔“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
武帝朝之前的朝代震撼莫名,為這位雄才偉略的帝王震撼,為他敢于承認錯誤的勇氣而震撼
始皇也贊嘆道“不愧是千古一帝”
他承認這個劉徹有與自己比肩的能力。
也有人想起天幕曾說過的“有亡秦之過,無亡秦之失”大概就是因為這件事吧。
武帝反省自己的過錯,停下了征伐的腳步,將大漢的國策重新定為休養生息,穩定了混亂的局面,將即將崩潰的大漢王朝再次拉回正常的軌道上來。
評論區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武帝敢于承認自己的錯誤,能力挽狂瀾,這是最值得后人學習的。”
“武帝本想將政策的轉變交給太子劉據,可惜巫蠱之禍打亂了他的布局,這件事只能武帝自己來做,新繼位的劉弗陵沒有這樣的能力,四個輔政大臣也沒有這樣的權威。”
“是啊,后代子孫誰敢說武帝做的不對,那就是在否定自己皇位的正統性。”
“那些酷吏若是沒有因為巫蠱之禍而死,看到殺了太子也無法阻止武帝改弦易張,會不會再次鋌而走險刺殺武帝啊。”
“事實上,當時桑弘羊等人根本不理解劉徹的做法,他們的思想還在對外征伐上,根本沒有考慮到大漢百姓的承受能力。”
“武帝挽狂瀾于既倒,使大漢再次煥發生機,奠定了昭宣之治的基石。”
桑弘羊將這些評價都記在心里,他擅長的是經濟斂財,知道自己沒有多少政治素養,無法理解陛下的宏圖大略也很正常。
武帝看到了連續多年征戰帶來的惡果,他知道自己能活到七十多歲,心中急躁瞬間消失了。這一次當放慢腳步,對外征戰的同時也不能讓國人朝不保夕。
公元前87年,武帝即將走向生命的盡頭,他將皇位交給年僅8歲的劉弗陵,又任命霍光、上官桀、金日磾、桑弘羊輔政,帶著滿心的遺憾與對大漢命運的擔憂離開了人世。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