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啊”
“天佑大漢”
“天佑陛下”
宣帝朝之前的漢朝君臣都在歡呼。
自從大漢建立,匈奴就是大漢君臣的心病,幾代人伏低做小,和親求和,直到武帝時才奮起反抗,將匈奴按在地上摩擦。
直到此時,匈奴投降稱臣
這是大漢的勝利更是華夏民族的勝利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宣帝朝,霍光帶頭高呼萬歲,“天佑大漢,陛下萬年”沒想到他選中的這個少年居然是如文帝武帝一般的有為之君
霍光長嘆一聲,終于擺正了自己的位置,甘心做一個輔弼之臣,為昭宣之治添磚加瓦
劉詢看著俯首的眾臣,第一次感受到大權在握的美妙。
西域一慣是匈奴與大漢爭鋒的焦點,武帝通西域敗匈奴,神威遠振,此后漢使來往不絕,與匈奴勢力此消彼長。武帝后期,漢朝在西域的勢力有所衰減,解憂公主遠嫁烏孫,勉強維持著和睦關系。昭帝時,霍光派傅介子斬殺樓蘭王,大漢使者重回西域。
評論區
“解憂公主為大漢開拓西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她不計個人得失,遠赴邊疆,穩定大漢邊境,是歷史上貢獻最大的和親公主”
“還有馮嫽,西漢著名女政治家外交家,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她跟隨解憂公主遠嫁烏孫,憑借自己的智慧,行走在西域各國,不卑不亢,輔佐公主處理西域與大漢的關系,被西域各國人尊稱為馮夫人。”
“烏孫發生叛亂的時候,是馮嫽孤身犯險,深入敵營與對方談判,瓦解叛軍的意志,成功消弭了一次兵禍。”
“晚年,馮嫽隨解憂公主歸漢,因為烏孫國王不堪,紛爭不斷,馮嫽再次啟程,勸說烏孫各方勢力放下爭端,停止自相殘殺。”
“馮嫽從一介侍女到大漢正式冊封的使者,三次出使烏孫,宣揚大漢教化,在烏孫王位更替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
武帝也不由得贊嘆道“真是巾幗不讓須眉,也不知此人身在何處”
武帝起了愛才之心,馮嫽做的事已經超越了男女的界限,整個大漢的男兒都沒有幾人能做到。
衛青“聽天幕之意,馮嫽可能尚未出生。”
霍去病“陛下放心,有才之人總不會被埋沒的,馮嫽原本也只是公主的侍女,她所有的成就都來源于自己的努力。”
馮嫽的事跡記載在漢書中,卻很少有人傳頌,天幕下的女子第一次知道還有這樣的奇女子,不由得聽得如癡如醉。
她們曾為呂后身為女子卻能獨掌朝政激動不已,也曾感嘆于衛子夫的命運多舛,卻不認為這些與自己有何關系。
直到馮嫽的出現,她的身份只是侍女,比她們很多人都要低微,卻能成就前無古人的功業,名傳青史,怎能不讓人為之心折
宣帝時,匈奴入侵西域,解憂公主上書求救,這也是本始二年那場漢匈大戰的導火索。匈奴被打敗后,將軍常惠重返烏孫。因龜茲曾殺大漢校尉,常惠便征調西域兵馬討伐龜茲,龜茲王投降稱臣。
莎車國王弟謀反殺了親漢的國王,恰逢馮奉世出使大宛,他當機立斷,發兵一萬五千人,攻打莎車,謀反的莎車王弟被傳首京師
車師國屬于匈奴勢力,跟在匈奴身后與大漢為敵,校尉鄭吉征兵一萬擊敗車師,匈奴本想派兵保護自家小弟,誰知竟然被漢軍嚇了肝膽欲裂,退了回去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