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太后可不是心慈手軟之人
鄧綏已經不想與她說話了,她原本將班昭當做自己的良師益友,卻沒想到知人知面不知心,這位老師內心深處居然如此貶低女子。
鄧綏本就是極其自信之人,她相信即便身為女子,自己也能做的比那些男性統治者好,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絕還政。
她背負著可以預見的罵名,只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為天下百姓開辟一條生路
道不同,不相為謀
女誡問世后,受到明智之士的批判,卻被歷代封建統治者利用,成為禁錮女子的枷鎖,是一部男子壓迫女子的宣言書,而班昭也因此被封建社會推崇。
在漢朝及之后的南北朝隋唐北宋,女誡都沒有得到官方推崇。但從南宋開始,以及之后的明清兩朝,女誡成為統治者的工具,成為理學腐儒的武器,書中的每一句話都變成了壓迫女性的天條,以至于她們一出生便要承受無數的大山壓在頭頂,一輩子都無法自由的呼吸
評論區
“靖康之恥中,皇帝帶頭投降,將皇室女子折算成金銀賠償給金國,那些士大夫不去罵皇帝,反而罵女子不肯自殺以保清白”
“太可笑了吧”
“還有所謂的金人岳父,金人外公”
“正常人如何能理解變態的想法。”
“南宋的理學家還沒那么變態,明清時候才是最恐怖的。”
“原本還挺喜歡明朝,但朱元璋頒布了一系列壓迫女性的政令,再也喜歡不起來了。”
馬皇后瞥了朱元璋一眼。
朱元璋撇撇嘴朕改,改還不行嗎
趙匡胤“又來了,又來了每次都只透露這么一點,能不能一次給個痛快”
唐朝的公主貴女們決定聯合起來向父兄抗爭,誰敢束縛她們的自由,她們就不讓誰好過。
李世民“不不不,朕的公主可不能活的如此憋屈”
至于兩晉南北朝,身處亂世,能保住一條命就是最大的幸運了,誰有時間做這些閑事。
直到近代思想解放,女性覺醒了自我意識,才終于意識到女誡對女性思想的禁錮,簡直是將女性教導成幼稚卑弱的教科書,讓中國的女性意識整體失聲兩千年之久
評論區
“女誡始于永初四年,成書于永初六年。”
“永初七年,班昭與其子被鄧太后遷往長垣,遠離宮廷,變相流放。”
“這個時間點就很微妙啊”
“合理懷疑,鄧綏看到女誡后,明白了這位老師真實的想法,無法接受,只能眼不見為凈。”
“后來班昭死后,鄧綏還為她素服舉哀,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鄧太后長舒了一口氣,無論是現在的她,還是幾年后的她,都無法接受這樣的思想。
她們終究還是走向了陌路
班昭也意識到了自己的結局,她主動請辭“陛下,臣年老體衰,怕是無法再幫著陛下了,請陛下允許臣告老還鄉。”